不知不觉四年过去了,来到1937年,初。
这天傍晚,曹家一家人坐在桌边吃晚饭,五个小朋友则坐在另一矮桌边。
曹老爷瞥了眼曹正本,道:“正本,我看你最近心情不错啊!”
“哈哈,可不嘛!西安事变爆发了,蒋某人终于答应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了。可喜可贺啊,终于有盼头了。”
曹老爷也笑了笑,道:“我也没想到形势转变地如此之快。那个张少帅还不完全算是民族罪人。”
曹正本赞同地点点头,道:“是啊,看来以前还是小瞧了他,他的不抵抗政策把东北丢了,这次发动西安事变,也算是将功补过了,要没有他和杨将军,蒋某人还会固执己见,继续内战呢!”
“嗯,这个张少帅看来也是个人物!”
曹正本大笑一声:“这下好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华夏有救了。”
曹老爷皱皱眉,忧心道:“日军可不好打,而且日军南下有迹可循,华北危矣。”
曹正本叹息一声:“是啊,日寇占据了东北,天然粮仓,就有了剑指华北甚至全国的底气,他们的野心早已膨胀,怎么可能偏安东北一隅呢!华北一旦沦陷,接下来就是咱们华东了。”
这时,曹正本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父亲,道:“爹,大哥的队伍现在在哪儿?”
“前阵子你大哥倒了来了通电话,说他马上就要调回南京了。”
“也是,现在国共合作了,他也不用再围剿红军了。”
一直不说话的曹夫人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曹老爷,道:“老爷,正媛嫁到上海几年了,刚嫁过去时还经常来电话,可最近一年都没打过电话,我这几天总是做梦梦到她,她在梦里总是哭,我有点担心。”
曹老爷皱了下眉,狐疑道:“最近一年好像确实没接到正媛的电话。这孩子自从嫁去上海,再没回来过,也不知过得怎么样。”
曹老爷看了眼曹正本和谢婉妤,道:“正本,婉妤,这两天你俩抽空去趟上海吧,去张公馆看看正媛。”
曹正本和谢婉妤对视一眼,有些诧异,曹正本道:“爹,我和婉妤一起去?”
“对,正媛没出嫁时,跟你们走得近,你们作为她的二哥二嫂,就去上海看看她吧。”
“那好吧,那我和婉妤就走一趟。”
“额,正本,咱们把和强带上吧。”谢婉妤提议道。曹正本瞥了眼谢婉妤,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是啊,曹家上下都以为曹和强是曹正本当年捡来的孩子,而实际上却是三小姐曹正媛的儿子。把和强带去上海,让他们母子团聚,也是好事一件。
曹正本应道:“行,我没意见。”
傍晚,谢婉妤坐在床榻上收拾包裹,三个儿子围在身旁,表情各异。
“娘,你偏心。”6岁的大儿子曹和业不满道。
“对,娘,你偏心。”4岁的小儿子曹和东附和一声。
5岁的二儿子曹和强一手抓住谢婉妤的胳膊,撒娇道:“对,娘偏心,就是偏心我,气死你们。”
“咦,和强,不准这么说话。”
遭到母亲的斥责,曹和强撇撇嘴,但仍一脸得意。
“娘,你和爹去上海,为什么就带二弟去?我和三弟怎么不去?”曹和业问道。
“娘和你爹这次,是去探亲,看望你姑姑的,和强刚出生那会儿,你姑姑可喜欢他了,每次来电话都要问起和强,所以这次带和强去,见见姑姑,以后再带你们去,听话。”
“哼,娘,你就是偏心,不理你了。”
“我也不理你了。”大儿子和小儿子纷纷扔下狠话,拂袖而走,跑了出去。
谢婉妤摇头失笑,看向小莲,道:“小莲,你去看看他们,哄他们睡觉。”
“好。”
“娘,明天早上咱们就出发吗?”二儿子曹和强道。
“对,咱们坐车去上海,和强,你还没做过轿车,娘怕你晕车,明天早饭多吃点。”
“好。对了,娘,我对这个姑姑,怎么没印象啊?”
谢婉妤莞尔一笑,道:“你当然没印象了,你刚出生才两个月,姑姑就嫁到上海去了,之后再没回来过,你没见过她。”
“娘,姑姑当真喜欢我?”
“当然了,姑姑可喜欢你了,等见到姑姑,你可要嘴甜一点。”
“好,我记住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曹正本和谢婉妤以及二儿子曹和强乘坐轿车,前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