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初涉盐政遇阻碍,女主果敢破困局
林诗雅抵达盐政衙门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昏暗的厅堂内投下斑驳的光影。
衙门内一片慵懒之气,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低声闲聊,有的打着哈欠,桌案上的文书堆积如山,无人问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的气息,令人感到压抑。
林诗雅环顾四周,眉头微蹙,这等景象与她心中设想的清正廉洁相去甚远。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腐朽之气吸入肺腑,而后化为改变的决心。
她心想,这盐政的弊端,已然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她大步走到正堂中央,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听清:“诸位,今日我来,是奉旨整顿盐政,希望各位同心协力,为国为民。”她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张脸庞。
短暂的沉默后,一个身材肥硕,满脸油光的官员走了出来。
此人正是张大人,他慢悠悠地踱到林诗雅面前,上下打量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轻蔑。
“林大人?”张大人拉长了声音,语气里充满了不屑,“你不过一个新科状元,年纪轻轻,懂什么盐政?这盐务之事,可不是你纸上谈兵就能解决的。”
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像是生锈的铁器摩擦,传入林诗雅的耳中,令她感到一阵不适。
他身后的官员也跟着发出阵阵轻笑,仿佛在嘲笑林诗雅的年少无知。
林诗雅并未被张大人的态度激怒,她语气平静,缓缓说道:“张大人,盐政积弊已久,若不及时整治,只会huoguo殃民。我今日来,就是为了推行改革,还请诸位配合。”
“配合?”张大人冷笑一声,肥胖的脸上挤出几道褶皱,“你有什么资格命令我们配合?这盐政之事,自有我们这些老资格的官员来处理,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别在这里指手画脚。”
张大人的话音刚落,大堂里便响起一片附和声,他们看向林诗雅的目光中充满了敌意和不屑,仿佛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
林诗雅看着眼前这些腐败的官员,心中明白,想要整顿盐政,首先要扫清这些障碍。
她这时,张大人却突然提高了嗓门,打断了她。
“哼,我倒要看看,林大人有何高见!”张大人一甩袖子,肥胖的身躯在官服的包裹下显得更加臃肿,“你且说说看,如何改革盐政?”
林诗雅的目光再次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她没有理会张大人的挑衅,而是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改革方案摆在了桌案上。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张大人眼角的余光,不经意瞥到林诗雅放在桌案上的文书,他朝身后的官员使了个眼色,然后阴阳怪气地说道:“哟,还真是准备充分啊……”
林诗雅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张大人既然想听,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她纤长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案上的文书,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大堂里显得格外清晰,也让张大人心中莫名升起一丝不安。
“下官到任之前,早已微服私访,将盐政的弊端调查得一清二楚。”林诗雅说着,拿起文书,将其中的内容一一道来。
她声音清澈,语气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击在张大人和一众官员的心上。
“盐价虚高,百姓苦不堪言;私盐泛滥,国库亏空严重;官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每一条罪状,都伴随着确凿的证据。
林诗雅甚至将受贿官员的名单和账簿都一一列举出来,其中赫然便有张大人的名字。
张大人的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肥胖的身躯微微颤抖,他没想到林诗雅竟然掌握了如此详尽的证据。
大堂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官员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看向张大人的目光中充满了惊恐和幸灾乐祸。
林诗雅的镇定自若与张大人的慌乱失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她的睿智和果敢。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袍,身材矮胖的男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此人正是盐商领袖马首富,他走到林诗雅面前,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拱手说道:“林大人,您初来乍到,对盐政之事还不了解,不如……”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塞到林诗雅手中,“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钱袋入手沉甸甸的,林诗雅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她将钱袋推回马首富手中,语气冰冷地说道:“马首富,你这是想贿赂本官吗?”
马首富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没想到林诗雅竟然如此不识抬举。
他干笑了两声,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林诗雅打断:“本官奉劝你一句,莫要以身试法。”
林诗雅的目光如刀锋般扫过马首富和张大人,语气坚定而有力:“盐政改革势在必行,任何阻挠者,都将受到严惩!”她说完,将手中的文书重重地摔在桌案上,发出一声巨响,震慑着在场的所有人。
“来人!”林诗雅一声令下,衙门外涌入一队侍卫,将张大人和马首富等人团团围住。
张大人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林诗雅走到张大人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冰冷:“张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张大人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颓然地瘫坐在地上。
马首富则一脸惊恐,不停地向林诗雅求饶,但林诗雅丝毫不为所动。
她吩咐侍卫将这些人押下去,等候发落。
忙碌了一整天,林诗雅回到府邸时,已是夜深人静。
她揉了揉酸痛的眉心,感到一阵疲惫。
这时,丫鬟送来一封信,说是慕容复派人送来的。
林诗雅拆开信封,信中字迹遒劲有力,充满了关切之意。
慕容复在信中询问她盐政改革的进展,并叮嘱她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读着信中的字句,林诗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疲惫感也消散了不少。
信纸上似乎还残留着慕容复的气息,淡淡的檀香味,让她感到安心和踏实。
翌日清晨,林诗雅便动身前往盐场视察。
盐场位于城郊,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咸腥味。
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晒盐、运盐,但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笑容,反而充满了麻木和疲惫。
林诗雅注意到,工人们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生活十分困苦。
林诗雅走到一个正在晒盐的老者面前,老者名叫王师傅,是盐场的老工人了。
林诗雅关切地询问他的生活情况,王师傅却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林诗雅又问了几个工人,情况也都差不多。
“王师傅,你为何不说话?”林诗雅语气温和地问道。
王师傅抬起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林大人,您是官,我们是民,我们说的话,您会听吗?”
林诗雅点点头:“当然会听,我来这里就是为了了解你们的情况,帮助你们解决困难。”
王师傅叹了口气,指着远处一堆堆积如山的盐,说道:“林大人,您看看这些盐,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晒出来的,可我们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盐价这么高,我们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工钱,这日子,怎么过啊?”
王师傅的话引起了周围工人们的共鸣,他们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苦衷。
林诗雅这才明白,盐价虚高,最大的受害者并非百姓,而是这些辛勤劳作的盐工。
“大家静一静!”林诗雅提高了声音,“我向大家保证,一定会改善你们的待遇,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然而,林诗雅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却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林大人,您说的好听,可我们凭什么相信您?”说话的是王师傅,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嘲讽,“以前的官员也说过同样的话,可结果呢?还不是一样压榨我们?”
王师傅的话再次引起了工人们的共鸣,他们纷纷附和,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林诗雅看着眼前这些激动的工人,心中明白,想要改革盐政,必须先赢得他们的信任。
“王师傅,”林诗雅语气坚定地说道,“我知道你们受了很多苦,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绝对不会像以前的官员那样……”
“是吗?”王师傅冷笑一声,打断了林诗雅的话,“那我们拭目以待!”
林诗雅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的咸腥味仿佛也变得可以忍受起来她走到一个用来盛盐的木桶旁,伸手抓起一把粗盐,细碎的颗粒摩擦着她的掌心,让她感受到这些盐的粗糙和沉重。
“王师傅,”林诗雅的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周围的工人们听清,“你们说得对,过去的官员让你们失望了,所以你们不信任我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与他们不同。”
她缓缓摊开手掌,让粗盐从指缝中滑落,就像过去的时光一样,再也无法挽回。
“我知道,盐价虚高,你们的血汗被那些黑心的盐商和贪官污吏所榨取。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向你们承诺,我会彻查盐政,严惩贪官污吏,降低盐价,让你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工人们面面相觑,原本喧闹的场面逐渐安静下来,他们看着林诗雅,眼神中带着一丝迟疑。
王师傅却仍然紧皱眉头,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不信任。
林诗雅没有理会王师傅的怀疑,继续说道:“为了证明我的决心,我会拿出实际的行动。从今天开始,我会派人统计你们的工钱,确保每一分钱都发放到你们的手中。同时,我会尽快向朝廷申请资金,改善你们的生活条件,让你们不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
她的语气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工人们的心头。
一些工人的眼中开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原本紧绷的身体也渐渐放松下来。
王师傅却依然冷着一张脸,他似乎在等待着林诗雅的下一步动作。
林诗雅将工人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她微微一笑,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已经成功。
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整个盐场,仿佛要将一切尽收眼底。
她知道,盐政的改革任重道远,仅仅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包括那些在朝堂之上,掌握着实权的官员。
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盐场,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映照出她坚毅的身影。
接下来,她需要前往户部,申请整顿盐政所需的资金。
然而,她深知户部侍郎赵大人并非易与之辈,此人出了名的难缠,更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想要从他那里要出银子,恐怕并非易事。
林诗雅的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既然是难啃的骨头,她就更要啃下来!
她一定要让赵侍郎知道,她林诗雅绝非普通的朝廷新贵,而是一个能够搅动朝堂风云的女子。
“去户部。”林诗雅的声音清冷而坚定,马蹄声骤然响起,打破了盐场周遭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