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还得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白马把如此重要的东西给了我们,万一他被发现怎么办?
我们是否要营救?”钱院长提出了大家都想到,但没人敢提的问题。
当下华国在阿美莉卡确实有人,但很少。
能量极其有限。
“我让洞窟的人和白马说过,他如果到洞窟,洞窟有通道给他逃跑。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得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只是洞窟还不够,对方从洞窟离开之后的后续逃跑路线也得给他规划好。
白马要是能顺利回国,以他的身份和能力,作用肯定能和钱院长媲美。
另外一方面,如果他被发现,要如何营救,我们也得想好。
第一点容易解决,第二点才是最大的困难。
对方的身份太敏感了,估计到时候可能需要苏俄的帮忙。
不过只要能够把对方救回来,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
其实他们没人想到,“树莓派”不管是阿美莉卡还是苏俄都没有。
属于是当下华国独有的金手指了。
洞窟是指燕京宫。
1962年的第一天。
学委一处办公室的门口,华国半导体、计算机、电路等领域的专家全部都在这里报到,在外面排成一条长龙。
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王守武和王守觉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二人都是华国半导体的先驱,前者普渡大学博士毕业后在50年的时候回国,后者则在同济毕业后就仅需了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华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立后,他转到了半导体研究所。
二人来自姑苏东山莫釐王家,未来将有一门六院士的美誉。
“你知道是什么情况吗?”王守觉低声问哥哥。
因为从阿美莉卡归国的缘故,王守武能接触到更多一手信息。
包括在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时候,里面关于半导体的内容,是充分参考了王守武的意见。
不然华国也不会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还有资源投入到晶体管的研发中去。
要知道电子管有苏俄提供的技术支持,晶体管的难度要大得多,而且完全是从零开始。
正当他们聊着,吴锡九先他们一步走进办公室。
吴锡九走进办公室之后眼睛一下就睁大了,因为里面坐着的三位,除了钱院长外,其他两位都是大佬。
前者分管学委工作,他还时不时能见到,后者他就只见过一次。
吴锡九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锡九同志,长话短说,下午三点会有专人来安排你们往内陆转移。
后续你需要换一个工作地点,因为从今天起你们的工作内容将会需要绝对保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跟外部透露,你的妻子也会跟着一起去那边工作。”
“锡九同志,非常抱歉,但这不是商量,这是命令。
你有什么疑问随时问,能够告诉你的,我现在就会告诉你,不能告诉你的,你去了之后自然会慢慢明白。”
吴锡九捏紧拳头有些紧张,这种突发情况有点让他没有反应过来。
过去安排工作好歹会征求他们的意见,也没离开过燕京。
而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未知数。
“主任,我想问下我要去哪工作?”
“抱歉,保密。”
“我想问下要去多久?”
“抱歉,保密。”
吴锡九作为在这个时代,22岁就能从麻省理工电子学专业硕士毕业,绝对的聪明人。
知道他想知道的,肯定都保密。
他抿嘴点了点头:“谢谢主任,我没有问题了。”
最后才轮到钱院长讲话:
“锡九,我知道今天是1962年的第一天,也不想在这个时间点打断你和你家人的相处。
但确实是国家有需要,不仅是你们,我也会跟你们一起去三线开始新的工作。
我相信你现在内心所有的怨言,当你看到工作内容的那天都会烟消云散的。”
三人配合默契,第一个说安排,第二个通过答疑的方式让对方知道事情的重要性,第三个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做一个心理按摩。
本身吴锡九会选择回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钱院长的感召。
所以他点了点头:“好,我服从安排。”
他出去的时候,王守武给他打手势,低声想问下到底什么情况:“锡九,里面什么情况?”
吴锡九摇头:“你进去了就知道。”
包括王守武、吴锡九、黄昆、谢希德等一批但凡是在半导体、电路、计算机等方面有点造诣的华国科学家都被征召前往华国的内陆,西南边陲的攀枝花。
等到他们的将会是未知的命运。
这样的安排是一级一级的,他们由钱院长等人来亲自吩咐,其他的工作人员则有院里负责同志通知,但相对给的准备时间也会更加充裕。
几乎可以说是拖家带口,夫妻小孩一起在元旦这天千里迢迢从燕京直飞攀枝花。
尽管当下华国的3line建设还没开始,但已经有所谓小line3在打样了。
包括一些比较适合的地址都被地质部给选出来了。
几乎一刻都没有耽误,他们当天下午飞到昆明的巫家坝机场,然后再坐汽车前往攀枝花。
到攀枝花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原本给攀钢的基地被先拿来给他们用。
整个基地灯火通明,肉眼可见的被围的水泄不通。
几乎可以说三步一站岗了。
要现在U-2高空侦察机从上面飞过,一眼就能看出这地方的不对劲来。
好在这里是攀枝花,以当前U-2侦察机的续航飞不了这么远。
各个领域的专家们在放了行李后就要到这里集合,整个节奏异常紧张。
就好像有什么在背后催他们一样。
吴锡九在走进这座工业厂房前,回头看了眼周边,内心的怪异感愈发明显。
因为这地方很空旷,又很亮。
他作为物理学家,对光是很敏感的。
当下华国自主生产灯泡仅限于白炽灯,而且生产也集中在燕京、申海、羊城的国有工厂,生产设备要么是苏俄直接援助的,或者是自己仿造的。
华国自己造的灯泡亮度不会超过1000流明。
而现在整个基地上空的灯泡远不止这个亮度,很明显是用到的卤素灯。
当下华国的卤素灯要么从苏俄进口,要么从东欧的东德意志或者捷克斯洛伐克进口,东德意志的Narva公司和匈牙利的Tungsram公司都能生产过高质量白炽灯和一些特种灯泡。
吴锡九粗略估计了一下,如果是卤素灯的话,这里起码得用掉华国整整三年的进口量。
光是灯泡就显示出了这里的不同寻常。
从突然的安排,到不同寻常的基地,再到这里用到的设备,仿佛一切都在告诉他,这里的与众不同。
等吴锡九和其他十余位科学家走进工厂厂房后,这种怪异感就更强了。
因为整个工厂厂房里摆着一堆设备,包括了发电机、电池。电压调节器、转换器、电传打字机、示波器、多用表等一堆设备。
怪异感来自两点,第一点是这些设备都摆在钱院长边上,尽管设备很多,但在这个偌大的厂房里还是显得格外的小。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期待看到哥斯拉怪兽,但却只看到了HelloKitty一样。
另外就是这些设备连接在一块跟卡片差不多大小的绿色板子上,那板子一眼就是电路板。
同样是大设备和小板子连在一起。
这种感觉就更怪异了。
钱院长已经提前在里面等候多时了,同时他边上还站着两位军人。
他听到脚步声之后转身,“各位,我现在可以给你们透露更多信息了。
我相信这次大家都会不虚此行的。
你们眼前的这个设备,是我们最近才获得的设备,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晶体管计算机之一。
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
经过我们的初步验证,其运算能力是我们前不久研制成功的107型计算机的一万五千倍。”
钱院长说完后,没有管他们一片哗然。
他接着说:“为了比较树莓派和107型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差异。
我构建了一个流体力学方面的标准问题,盖驱动腔流的计算,这涉及不可压缩流体的二维模拟。
然后设置100x100网格,计算达到稳态所需时间。
对于107型计算机需要多久时间,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大致的估计,至少也是三天起步甚至更久。
而树莓派仅仅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得到结果,在计算能力上,它的计算精度也远超华国当下的技术水平。
对于很多107无法处理的问题,比如火箭引擎燃烧室内的多相流问题,树莓派也能进行初步模拟。”
本来就在讨论的专家们声音更大了。
在座各位,最起码也是硕士,还不乏从阿美莉卡博士毕业回来。
哪怕不能理解,也能从三天和五分钟的对比之下,了解到二者的差距。
“这不可能”
最不相信这一点的要属夏培肃,107机计算机就是她负责研制的。
她在水木大学和华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持了这台基于真空管计算机的研发,这也标志着华国计算机工业的独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