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射雕后传之云梦江湖行 > 第17章 福贞出嫁

第17章 福贞出嫁

    第17章 福贞出嫁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大明洪武十七年,朱文琅已真正长大成人,二十岁了,不知不觉之中,《周天养生篇》已修习到第八层,内劲已颇为深厚,而武功招数也颇有进境,尤其是上官雷所授的无名剑法,边叔所授的霸道剑法,皆已小成,剩下的也只能在以后的历练之中再多多习练,融会贯通了。

    这日,朱文琅闷闷不乐地待在自己屋中,因为他刚刚从边叔的院中回来,却见人去院空,边叔只是留下一封书信,信中道是朱文琅已学会剑法,边叔的“受人所托之事”已了,飘然离去,若是有缘,江湖再见。

    朱文琅心中略有些伤感,虽说边叔不苟言笑,教他练剑之时也是颇为严厉,但毕竟相伴三年,早已熟悉,倍感亲近,如今却是一信而别,一份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少爷!少爷!”门外,总管小高子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

    “什么事?”朱文琅将书信收入怀中。

    “宫中有信,上官统领让少爷赶紧入宫。”小高子急呼呼道。

    “哦,来了。”朱文琅忙道。这种事发生过不少,可能又是朱元璋偶尔问起他来了。

    换好侍卫服饰,朱文琅连忙冲出家中,穿过东华门,急匆匆进入宫中。

    ++++++++

    公主妹妹朱福贞要出嫁了。

    大明洪武皇帝下旨,三公主朱福贞封崇宁公主,赐婚下嫁勋戚牛城。(见本章史实贴片【崇宁公主】)

    朱福贞自小便和朱文琅亲近,还在襁褓之中,便被母亲郭宁妃带着到朱文琅和陈守老夫子所住的茗香院来玩,一见朱文琅便手舞足蹈地咯咯笑个不停。后来长大些更是成了朱文琅屁股后边的跟屁虫,成天琅哥哥琅哥哥地叫。

    后来长大些了,郭宁妃令她学女书学女红,便慢慢与朱文琅接触得少了,只是每次见到朱文琅,依旧是琅哥哥琅哥哥地大叫,十分欢喜。

    朱元璋本就是草根出身,即算是建立了大明朝,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当上了高高在上的“圣天子”,却也没太多的礼法讲究,否则就不会任由朱文琅称呼他为“皇上老叔”,叫马皇后作“皇后婶子”了。后宫中有马皇后统领,没那么多宫斗争宠的戏码。

    而朱福贞虽贵为公主,但性格活泼可爱,不但其他皇子喜欢,连见了宫中的太监侍卫也没什么公主架子,开口闭口都是“哥哥哥哥”地叫,郭宁妃也如同马皇后那般温和的性格,在宫中与其他嫔妃从不起什么争端,故而三公主朱福贞在皇宫之中,上上下下,颇受众人的喜爱。

    据说这次的赐婚,乃是朱福贞看上了三品侍卫牛城,要死要活地非得要嫁给他,郭宁妃拗不过她,朱元璋则看牛城乃是勋戚之后,其父乃朱元璋手下将领,跟随他打天下,于张士诚一役中战死,朱元璋怜其子孤苦,收到宫中当了个御前侍卫,身份虽低,出身也不算过于低微,既是女儿坚持,便也就赐婚允嫁,给牛城封了个驸马都尉,赐驸马宅邸一座,风风光光地将朱福贞嫁了出去。

    ++++++++

    “大长老,我也未料到三公主会提出来下嫁予我,如今皇上已下旨,授予我从五品爵位,即刻完婚,在宫外建驸马府居住,以后就没办法待在宫里了,大长老,怎么办?”牛城很着急,他本是大长老陈汉仁的亲信,身为侍卫之职,出入宫禁很方便,一直都算是陈汉仁与宫外二长老联系的纽带,位置十分紧要,若是没有侍卫这个身份,陈汉仁与宫外的联系会很不方便,陈汉仁身为御用监的领事,也不可能频繁地出入宫禁,很可能会对大业产生影响。

    “三公主为人活泼可爱,美貌可人,是你的良配,这不是好事吗?”陈汉仁微笑道。

    “大长老!”牛城急道:“您知道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担心咱们的大业……”

    “联络的事不用担心,咱们在宫里还有人,我自有安排。你就安安心心去当你的驸马都尉即可。”陈汉仁不急不慢地喝了口茶。

    “可……”

    “按朝廷规制,驸马都尉一般都会在礼部兼上一个闲职……”陈汉仁道。

    “我知道,可礼部是个闲散衙门,无权无份的一个闲职,属下是担心以后难以为大业出力……”牛城心里有点慌。

    “你先安心当驸马,到了礼部之后,过段时间,你有意犯些小错,让朱元璋降罪予你,你再趁机上折子,申请到地方上去历练。你是侍卫出身,走的是武将的路子,如能到地方上领兵,于我大业自然大有助力。”以陈汉仁的谋划之能,自然是早就想好对策。

    “哦,那就好……属下一定照办。”听闻此语,牛城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安定下来。

    他对于朱福贞也是十分喜爱,对于这门婚事自然是千肯万肯,却担心因此而无法参与天一盟之事,毕竟二长老曾告诉自己,自己的父亲虽然一直在朱元璋军中,却是大汉朝早就埋下的暗子,父亲是被朱元璋暗中处决的,身为人子,为父报仇,乃是天大的事。

    “到时若是能够让三公主帮你说话,最好是犯错之后谪戍云南。咱们在各处皆有安排,唯独云南那边缺少布局。去年,西平侯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之后,沐英留滇镇守,那边地远山高,易于藏兵练兵,大有一番天地。咱们既然要图谋天下,便须得早作准备……”

    “属下愿去!”牛城兴奋地一抱拳。

    “还有,这几日你出宫之时,见一下二长老,告诉他,魏国公徐达在北平病了,背上生疽,朱元璋已下旨令其长子徐辉祖去北平接他回京。让二长老安排在路上截杀。徐达是谋害主公的大仇人,当年主公便是他安排手下隐藏在大汉军中对主公下的手,可不能让他轻轻易易地病死老死,主公的仇,须得用徐达的血来偿!”陈汉仁一想起此事便是心潮汹涌,恶狠狠道。

    “是,属下遵命,一定尽快联系二长老。”牛城拱手领命。

    “记住,告诉二长老,下手之时,要假装是蒙元那边的人,切莫漏了咱们的行迹。”陈汉仁略一顿,又叮嘱道。

    “去吧。”陈汉仁扬扬手,望着天边的晚霞,有些发怔,似是陷入了很深的痛苦回忆。

    ++++++++

    洪武十七年的十二月,中原的冬风格外寒冷,到处可见光秃秃的树干,上边偶尔挂着几片零落的树叶在寒风中抖擞。

    可容在辆马车并行的官道,官道的两侧是两座几十丈高的小山坡,山坡上满是黑黝黝的松树。

    官道之上,一小队车马,前边两骑并行,然后便是数十军士尾随其后,手执长枪,腰悬长剑,默默步行,步履间很是齐整。

    军士的中间围着的是一辆马车,两匹黄鬃骏马吭哧吭哧并排缓缓而行,一名军士坐在辕上挥鞭策马,车厢并不显眼,但却颇为宽大。

    队伍前边的两骑上,两位身着甲胄的少年将军一边夹马一边说话。

    “燕王殿下,圣上有旨,外藩皇子非奉旨不得回京,要不你还是回北平去吧?”徐辉祖仍是有些担心。

    徐辉祖这次是奉皇帝圣旨到北平去接父亲徐达回京城养病的。

    魏国公徐达,自洪武六年以来,奉圣旨留守北平,训练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巩固边防,固守着大明北疆,以防北方蒙元残余南下入侵。而皇四子朱棣,洪武三年被册封为燕王,十三年奉旨就藩北平,这些年一直都和徐达在一起,甚至连朱棣的燕王妃都是由朱元璋赐婚,娶的徐达的长女,翁婿二人共守大明北疆,情若父子。(见本章史实贴片【徐达】)

    徐达作为大明开国武将,与鄂国公常遇春一起被尊为大明“军神”。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之时暴卒于军中,据传是因为年轻时受了伤,救治之时因医生年纪太小,医术不精,用药不当,埋下了隐患,使得身体虚空,以致于年仅四十便卒于北伐中原的行军之中,被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

    而徐达作为仅剩的大明军神,与朱元璋亲若兄弟,深得信任,朱元璋登基之后都还称之为“兄”,乃是朝廷百官中的唯一一位。如今却身患背疽,难以行动,只能回京养病。

    朱棣本是就封于北平的皇子,按大明规制“非奉召不得返京”,但毕竟翁婿情深,坚持相送,自也率了一小队军士随行。

    “没事,父皇知道我与大帅亲厚,送一程是应该的。反正我也不进京,送到半途我自行返回北平即可,父皇知道了也不会怪罪的。”朱棣笑道。

    “那……好吧,多谢燕王殿下了。”

    “辉祖,你我乃是兄弟,按百姓的说法,你还是我大舅子呢,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套。”朱棣扬扬手道。

    年轻的朱棣自来好武,喜爱军阵,在北平时便在军中虚心向徐达讨教,枪箭弓马娴熟,二十五岁的年纪,正是身手矫健,英气逼人的年纪,骑在神骏无比的白马之上,真个如天神一般。

    “唉,这次父亲的病也不知怎么了,拖了快一年都还没见好,军医说是因为身有旧伤,疽毒深入脏腑,难以清除……”徐辉祖叹了口气。

    “辉祖不用担心,回到京中,让父皇安排御医……”朱棣话未说完,即听到两边松林中传来“咻咻”地几声轻响。

    燕王朱棣自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一直便在军中历练,对这种声音极为熟悉,知道乃是军阵之中的弓弦之声,猛地高声大叫:“警戒!敌袭!结阵!”

    转手之间,已将腰间宝剑拨在手中。

    徐辉祖身为军神徐达的长子,也是自小便在军中长大,闻言丝毫不慌,一声大喝“护车!”立时拨转马头,向马车靠去。

    车队之中的兵士,有三十人是徐达的帐下亲军,要护送徐达回京养病,另二十人却是燕王朱棣的亲卫,俱是百里挑一,武艺精熟的百练精兵,不待两人吩咐,早已十分熟练地聚到马车跟着,面朝外围成一圈。

    一部分持枪之兵手握长枪微微向上斜举,凝神对敌,另一部分则单手执刀,另一手持盾,与枪兵交错站立,静待敌方来袭,竟是转眼之间便组成一套防守军阵,面容沉静,不慌不乱,不愧为大明军神练出来的精兵。

    却见上百支劲箭如雨般从官道两边的松林中射出,部分朝着马车,但另大部分却是直射护卫亲兵。

    徐辉祖和朱棣一个措手不及,所乘之马都受了箭伤,倒地嘶鸣。

    却见他二人也是丝毫不慌,立时抽身下马,抽出长剑,退回马车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冷箭所来的方向。

    只见冷箭还未结束,两边小山的松林之中便倏地冲出来数十黑衣人,手执利刃,呼喝着朝这边杀了过来。

    “举盾!持弩!放!”朱棣头也不回,举起右手示意,嘴里沉声叫道。

    只见有十余兵士将手中长枪放下,自腰间掏出军弩,嗖嗖嗖地便朝涌过来的黑衣人射去,顿时一下射翻了四五个。

    但那些黑衣人明显身形灵活,大部分皆闪身躲过弩箭,依旧快速地朝马车冲了过来。

    “持枪!退敌!”军弩放完了须得重装才能再射,但此时却已没有时间了,除了少数几个兵士继续重装弩箭,剩下几个便将军弩放在地上,拾起刚刚放下的长枪,从盾牌军士之间平伸出来,各军士间配合有条不紊,显是训练有素。

    方才射过来的冷箭,仅令车队中的兵士三人受了轻伤,整个车队的战力基本无损。

    不过片刻之间,数十黑衣人便已杀到,顿时响起兵器互相砍碰的叮叮之声。

    那些久经训练的兵士丝毫不乱,长枪兵与盾牌兵互相配合,一个攻一个守,再近之处便由盾兵手中的钢刀砍下,真个是攻守有据进退自如,不愧是能将蒙古大军赶回大漠的大明精兵。

    数十黑衣人与精十兵士战成一团。却见有两个领头的黑衣人明显武功高出一截,挥剑砍死一名盾兵后便直朝徐辉祖和朱棣二人而来。

    徐辉祖自小跟随父亲经历战阵,朱棣则在北平练兵,日日勤练不辍,两人俱是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手中长剑左挥右挡,力大势沉,大开大合,将那两名黑衣人堪堪敌住。

    百余人顿时厮杀成一团,中间的马车却是静静地停在那里,连车帘都不曾有丝毫的晃动。

    “嗖嗖!”又是几声轻响,却见几名军士中箭倒地,转眼间被面前的黑衣人砍翻。

    “他们有军弩!他们也是军中之人!”朱棣一惊,立时想向马车进一步靠拢,却被眼前的领头的黑衣人缠住不放,急切间脱身不得。

    他在军中多年,知道军弩乃是禁物,除大明军中之外,其他人若被发现持有军弩,立时会被抓捕入罪,因此,能使用军弩之人,必定与军中有关。

    却不知今日袭击车队的这些黑衣人会是哪方的兵马,怎的个个都是武艺高强,丝毫不比自己身边的亲卫弱上半分。

    “杀了徐达!为我大元复仇!”却见几个黑衣人嘴中大声呼喝,疯狂地朝前攻过来,但却始终攻不入兵士们防守的圈子。

    徐达和朱棣的亲卫兵士皆乃军中百里挑一的悍勇之士,不过盏茶工夫,也是数名黑衣人被砍翻在地,不住打滚shen吟。

    却只听“唰”地一声,后边黑影一闪,一道鞭影横过马车上空,倏地搭在另一侧一棵高大的松树之上,紧接着,一道身影拨地而起,借着长鞭拉扯之力,越过徐辉祖等人的头顶,直向那马车落去。

    本持刀站在车夫位上严阵以待的军士大惊,手中钢刀一闪,朝那黑影砍去。

    却见那黑影半空之中身形如鬼魅般一扭,竟是闪过军士的当面一刀,手腕一抖,手中的钢刀闪着寒光斜斜一划,顿时将那赶车军士的半条胳膊削断。

    赶车军士惨叫一声,被黑衣人一脚踢将下车。

    却见那黑衣人狞笑一声:“为我大元复仇!”说罢左手一伸撩起车帘,右手血刀一抖便朝车厢内刺去。

    徐辉祖朱棣和众亲卫兵士见状皆大惊失色:“大帅!”

    ***********史实贴片:*******

    【崇宁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女,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崇宁公主,下嫁牛城。

    【徐达】====徐达(1332年—1385年4月7日 ),字天德。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朱元璋听说后,特意派徐达长子徐辉祖携敕书前去慰劳,并于闰十月将徐达接回南京。然而到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1385年4月7日),徐达病情加重,随后病逝于南京,享年五十四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