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份,宝马汽车集团都会有一批大学生入职。
这两年,选择加入宝马汽车集团的大学生数量是越来越多。
不过,整个八十年代,到处都是缺大学生。
这个时候的中专毕业生都是天之骄子,更加不用说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了。
所以哪怕是宝马汽车集团每年招募的学生数量很多,也还是不能满足整个集团的需求。
“江总,按照各个分公司汇报上来的数据,我们实际想要招募的大学生数量,今年需要达到5000人以上。”
“但是实际上招到的却是只有1000来号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虽然伴随着今年改革政策的全面明朗,明年愿意来我们集团上班的大学生肯定会更多。”
“但是跟我们的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我们人事部讨论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先从岭南省内的大学着手,横扫各个学校的大学毕业生。”
“充分的满足我们发展的需求。”
李学文作为人事部负责人,在宝马汽车集团内部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每年要招募的人员数量那么的多,这背后都是权力啊。
“多找大学生,我肯定是支持的。”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统一分配工作的,要让他们来我们集团上班,相当于让他们放弃原本分配的工作。”
“就算是很多学生自己愿意,那么原本被分配的单位,也会有意见。”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是需要考虑的。”
江辉把企业办成现在这个规模,需要考虑的事情自然是比较多的。
作为华夏首富,这要是一点都不会搞关系,那肯定会出问题的。
“这方面我也有一些想法,就是可能需要江总您帮忙去推动一下才有成功的可能。”
李学文这一次显然是有备而来,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哦?”
“你有什么想法?”
江辉从来不是怕承担责任的人。
只要下面的人的提议是比较合理的,他都愿意去搞。
“扩招!”
“各个大学以每年20%的增幅,快速的扩招一批大学生。”
“这样子可以充分的满足未来几年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
“相关部门那边,应该也是有让大学扩招的想法的。”
李学文这么一说,江辉倒是愣了一下。
大学扩招的事情,后世会怎么发展,他自然是很清楚的。
虽然恢复高考之后,大学的办学规模一直都在增加。。
但是真正进入到大规模扩招,那是1998年以后的事情。
难不成因为自己的出现,要提前到1990年了?
不过李学文说的这些东西,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江辉倒是不介意去推动一把。
后世很多人骂大学扩招,觉得降低了大学生的含金量。
其实这只是关注到了大学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到它的正面作用。
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在2010年之前,大学扩招的影响,几乎都是好处,坏处很少。
哪怕是在2020年之前,大学扩招也都是利大于弊。
一方面是扩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知识型社会发展。
另外一方面是扩招让更多年轻人进入大学而非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缓解短期就业压力。
当然,负面作用肯定也不能忽视。
部份高校盲目扩招,导致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短缺,影响培养质量。
一些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毕业生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再有就是扩招未完全匹配产业需求,导致某些行业人才过剩。
而新兴产业仍缺人才。
这些问题,都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你这个提议很及时,提前开始扩招大学生,对我们后续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不过这个事情的影响很大,我建议先从岭南省、沪上两个地方展开试点。”
“到时候观察一两年之后,上级部门再权衡利弊,看看是不是要扩大规模。”
江辉也知道现在的大学,各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较有限。
如果所有的学校都盲目的扩招的话,一定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
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不管是对于宝马汽车集团来说,还是对于华夏,都是需要增加大学生数量的。
但不是瞎增加。
“从岭南省开始实施,这倒是一个好方向。”
“我们每年招收的大学生,最主要的还是从岭南省内的各个高校招聘。”
“如果这些学校都能进行扩招的话,对我们的好处还是非常明显的。”
李学文稍微一思考,就完全认可了这个方向。
这也算是比较稳妥的方向。
而江辉这边,也是很快就开始行动了起来,正式向上级提交了一个提案。
要是一般的人去提这种东西,不管是部委那边还是岭南省那边,都不会特别的重视。
但是提案的人是江辉,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岭南省这边,只要是省属高校,肯定全部都会响应江辉的提议,从明年开始扩招。
而部委那边,由于只是在岭南省和沪上试点,涉及部委直属高校数量不算很多。
所以本着响应改革号召,也愿意去尝试一下。
这么一来,这个提案的落地速度,一下就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江总,我们学校肯定是积极响应扩招的号召。”
“现有的各个专业,明年开始都会至少扩招20%,争取后年直接每个专业多加一个班。”
深城大学的校长张伟跟江辉也算是老熟人了。
双方之间的合作非常的多。
这几年,得益于宝马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深城大学的各个专业的实力也是提升的非常快。
作为一所历史比较短的大学,深城大学在国内的知名度快速的提升。
不像是后世,连211都还不是。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时候985的清单里头,也会有它的位置。
“深城大学毕业的学生数量再多,我们本地都能消化得了。”
“特别是今后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定会更快,成立的企业会更多,需要的大学生数量是现在的好几倍。”
“别说只是扩招20%了,就算是你们的办学规模翻一番,也不够用。”
江辉这话还真没有夸大其词。
作为国内第一大城市,深城现在的发展速度一直都保持着国内领先的地步。
已经有那么大的基数了,还能有现在这个速度,绝对是非常吓人的。
伴随着今年改革的政策稳定下来,今后几年的快速发展,几乎都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到时候对各种大学生的需求,必然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有一个想法想要再跟你聊一聊。”
张伟觉得瞌睡遇到了枕头。
顺着江辉的这话,他立马就抛出来了一个新的想法。
“目前来说,深城大学的专业数量是比较少的,我想着顺应市场需求,干脆多办几个专业。”
“特别是跟计算机、手机和半导体相关的各种专业,我们完全可以全方位的完善起来,而不是只有一个电子工程系。”
张伟肯定是希望深城大学的规模越大越好。
到时候要是能够成为岭南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学,那他绝对是功成名就了。
原本这样子的想法,他还不敢有。
但是看到宝马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他觉得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单单是宝马汽车集团以及相关产业链上对各种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数量,就是非常吓人的一个存在。
而这些大学生的收入还都挺高。
如果今后深城大学的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一直都比中大和华工更高的话,那么大家对于几所大学之间的实力对比,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甚至今后深城大学的毕业生的收入水平,都能进入到全国各个高校TOP10的行列,那就更加有意思了。
各个国家虽然没有以高校毕业生收入水平来排名高校位置的做法,但是这种数据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
你说的再多学校实力怎么强,但是毕业生的收入不如深城大学,很多人的心里面就会有想法了。
“张校长,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现在的大环境跟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变化,我们的胆子要大一点,再大一点。”
“从明年开始,我觉得深城大学的大一学生数量就必须要超过1000人才行。”
“争取在三年后让大一学生数量突破2000人的规模,五年之后直接达到3000人,八年之后达到5000人。”
“然后下一个阶段就进一步的扩大研究生的办学规模,进一步的提升深城大学的研发实力。”
江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很直接的说了出来。
这个增长速度,绝对是非常快的,但却不是不可能。
毕竟深城大学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是从零开始。
宝马汽车集团这边和深城相关部门,肯定也会给与大力支持。
深城的工资待遇都比较不错,很能吸引一些国内其他地方高校的老师来就职。
所以师资方面,问题也不是很大。
至于生源,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这个年代能够考上大学的,那都是认认真真学习的人。
到了大学之后,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浪费时间。
那种勤奋的态度,绝对不是后世的大学生可以比得上的。
“我回去就召集校委会的人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把你的这个提议落实下去。”
“到时候估计还有一些事情要麻烦你。”
张伟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按照江辉的说法去搞。
这也算是一种信任。
要是换了一个人提出这么离谱的内容,估计张伟就要开骂了。
他的这种方案要是提交上去,估计上级都要质疑他的能力。
但是有江辉背书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
张伟的动作很快,各种扩招和新增专业的安排,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开始有了具体的方案。
同在深城的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那边,赖永峰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江总,您可是我们的校友,大学扩招,怎么少的了我们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呢?”
赖永峰今年刚刚成为分校校长,正准备好好的大干一场。
本来他还没有想要要从哪方面作为切入点,现在江辉直接把思路给他搞定了。
扩招,那就是在扩大深城分校的影响力。
有朝一日深城分校比首都那边的办学规模还要大的话,那么他这个分校校长,完全有机会脱离本部而生存。
就像是加州理工大学一样,几个分校之间,其实已经是各自独立运作。
只不过是头顶上多了一个加州理工大学的名头而已。
以后首都理工大学和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也有希望成为独立的两所高校。
赖永峰这个分校负责人将来也将在华夏大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是深城分校的办学质量很高的时候,那就更加不一样了。
依靠着跟宝马汽车集团、岭南半导体和珠江科技几个集团的快速发展以及深入的技术合作,赖永峰很有信心把分校规模和技术水平提升上来。
“赖校长,大学扩招这个提案,到底会有什么结果,我现在心中也是没谱。”
“万一到时候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我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所以除了主动的跟上级提出这么一个提案之外,我并没有主动的跟各个高校联系。”
江辉说的这话,倒也不算是假话。
这种事情,有了一个开局之后,就要看各个高校自己的积极性了。
要不然什么都靠他在后面推动的话,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副作用。
“我们分校成立的目的就是为深城发展做服务,为宝马汽车集团的发展做服务。”
“如今大学生数量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我们分校自然是要全力做好改革。”
“不仅现有的专业会进行扩招,我们会把本部有的其他专业,也结合深城这边的需求来增加开设。”
“并且还会结合美利坚、东瀛和港城这边的高校的一些情况,以及深城这边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再开设一批专业。”
“争取在几年之后,能够初步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
赖永峰现在也是很有野心的。
深城大学都已经跑步前进了,他们分校肯定也不能落后啊。
要不然到时候被一所没有几年历史的高校超越了,他脸上也没有光啊。
“如果是这样子,那就最好不过了。”
“有什么需要我这边帮忙的,你也尽管开口,不用跟我客气。”
对于赖永峰的方案,江辉自然是没有任何意见。
有了深城大学和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冲在最前面,事情就好办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