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大唐天将军 > 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回湟水城,李瑄让手下对活捉的刺客进行审讯。

    这些刺客虽号称宁死不屈,但在大刑之下,没几个刺客能坚持住。

    确实如霍邑令所说,刺客来自燕赵之地,其中有十余名胡人。

    他们和安禄山、史思明这类人一样,从小生活在胡、汉杂居的地方,彪悍的民风和快意恩仇,让他们这些人没有底线。

    他们总是将信义挂在嘴边,以表自己的豪放,但杀人越货的事情,屡见不鲜。

    然而雇佣他们的人都是豪强的管家、家奴。

    具体审查,李瑄还要去一次河东。

    如果与吐蕃的战事能够结束,李瑄从长安离开后,会直接去河东,给李隆基赚点金银珠宝。

    财宝归李隆基,田地归百姓。

    美名归李瑄,恶名也归李瑄。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迈入五月上旬。

    在这仲夏季节,李瑄做起河陇采访使的职责,又听取河陇诸郡太守,对诸各郡县的汇报。

    他先后提拔颜真卿为河西采访副使。李希言为陇右采访副使。

    萧昕为河西盐铁副使兼河西营田副使。

    提拔西平都督长史上官青兼陇右盐铁副使、陇右营田副使。

    田梁丘为陇右行军司马。

    又派遣新提拔的李希言和巡官一起,到陇右诸郡县视察。

    让颜真卿巡查河西郡县。

    同时,李希言和颜真卿分别兼任陇右劝农使和河西劝农使。

    李瑄提拔岑参为河西判官,兼支度判官。

    大非川之战,动用十几万民力和大量物力,直到现在,还一直有粮食从河陇向青海方向运输,他担心郡县趁此得利。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有县令、县尉、县丞、长史因此中饱私囊。

    李瑄不仅弹劾这些蠹虫坑害国家,还把郡太守叫来训斥,指责他们监管不力。

    起初李瑄还是很生气的,因为以他的威名,竟镇不住官吏的贪欲。

    但在李泌的劝说下,李瑄释然。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人有欲望,像鹪鹩、鼹鼠一样,只巢一枝,只为满腹,是不可能的。

    古往今来,哪怕是后世的明朝,朱元璋对贪官污吏那么残忍,洪武大案依旧接踵而至。

    为了金钱与美色,飞蛾扑火一般!

    所以反贪污腐败是持续斗争,永远不能停止。

    李瑄拿下贪官污吏,使诸地百姓拍手叫好。

    李瑄又从河陇支度,出钱三万贯,绢五千匹,补以陇右贫困。出钱一万五千贯,绢三千匹,补以河西贫困。

    又从青海、九曲等牧场,取耕牛一万头,分以乡、里,为百姓开拓荒土所用。

    耕牛为官府,禁止杀害,违者重罪。

    这些都是由劝农使监察。

    李瑄出行奖励制度,每当耕牛产崽,奖励给诸里平均垦荒最多的家庭。

    这杜绝大族得到耕牛,因为大族不可能亲自垦荒。

    乡里百姓知道耕牛的贵重,一定会努力开拓。

    节镇的支度和节度高度捆绑。

    李瑄否定支度之财为军之用的说法,因为支度是百姓缴纳的税收。

    在有盈余和没有战事的时候,用在百姓身上很正常。

    节度使有自己的府库。

    再说,对士兵的赏赐一定要节制,除了正常出兵的赏赐和集体赏赐以外,重点赏功。

    如果无节制的赏赐,迟早会酿成祸患。

    因为财富终究有限。把有限的财富都用在军事上,会走向一条狂飙之路。募兵制下,会催生如晚唐牙兵一样的“兽兵”。

    李瑄让佐吏实地勘测。如果哪个乡里的百姓,处于土地恶劣的地方,就劝他们迁移到九曲、洮阳、青海这些郡。

    甚至更远的柏海,也可以迁徙。

    因为李瑄准备建立柏海城。

    由于那地方海拔太高,人们畏惧。

    所以李瑄迁徙柏海的户口,赠羊一百只,马两匹。

    一边耕种、一边放牧。

    柏海迟早要移民,必须下以重利。

    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拖家带口,不畏大山和苦寒、冷瘴,选择成为柏海的移民。

    一共一千户。

    由高适主持,提前搭建好帐篷。因为肯定有一部分百姓会高原反应,需卧病在床一段时间。

    李瑄让一部分军医到那里,成为医生。

    并让高适选择文人,建立学堂。保持汉语传统。

    李瑄虽然重用胡人,但却也是让胡人汉化的坚定支持者。以免让“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悲剧重演。

    以后柏海到汉地的道路更通畅。

    他希望柏海郡将来也能走出进士。

    积石郡也被迁徙一千户百姓,由杨绾主持,获得五十头羊,一匹马。

    积石郡比柏海郡好一点,汉人居住地,又紧挨着黄河支流。

    再加上计划向九曲、洮阳、青海迁徙的百姓,共为五千户。

    三万到四万人。

    他们的迁徙,只是第一批。等李瑄回长安,会计划将中原、关中、河北的无地百姓迁到青海、九曲。

    武威郡的先进农具、水车,都在向其他郡县普及。

    李瑄希望将来能传遍天下。

    瓷器、丝绸、茶叶,李瑄认为这三大件才是富裕的核心,是丝绸之路上最硬的货物,代表着华夏灿烂的文明。

    它们在胡商手中能变成白银、黄金。

    这种极具魅力,甚至魔力的三大件,不论是西域、天竺,还是大食、拂菻,亦或者更远的罗马和法兰克,都爱之如狂。

    在看到精美的瓷器,布满各色花纹的绸缎,沁人心脾的茶叶后,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黄金。

    而陇右、河西不具备发展这三大件的优势。

    所以李瑄希望更多中转三大件的商人,来到凉州城、敦煌城完成,带动地域的经济。

    这一个多月时间,李瑄辗转西平、九曲、青海各地。

    观看诸牧场、马监、耕地。

    还带着肉食慰问吐蕃下等奴隶,贯彻以下等奴隶管理吐蕃武士和其他奴隶的行为,节省陇右有限的兵力。

    为增加这些奴隶底气,唐军还给奴隶发一些长矛和弓箭。

    吐蕃武士若有异心,格杀勿论。

    吐蕃下等奴隶平时受武士和上等奴隶压迫,现自然珍惜机会。

    此时,神策、绥戎、定戎三军,已经完成第一批的招募,包括吐谷浑、苏毗、党项等战士,共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除了神策卫外,还从诸军调遣两千多名老兵。

    他们开赴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

    同时,看护吐蕃武士修建城池。

    不论是大非川古道,还是伏俟城古道,都按照李瑄的规定,使道路更平整。

    河东、朔方的骑兵,开始撤回河湟之地。

    河西的诸军,也先撤到湟水,因为朝廷的赏赐即将到达,让他们先在湟水城外候着。

    陇右军驻守在新的防御之地,他们也有一部分骑兵在湟水等待领赏。

    大军的整体调动,基本完成。

    还有青海、九曲、柏海、积石等郡的牧场也要仔细选择,建设。

    李瑄觉得尺带珠丹的“冬夏牧场”制度,有可取之处。

    准备效仿吐蕃,建立春夏秋冬四季牧场,每个季节转场一次。

    并规定每片牧场放牧一年后,要继续大转场,来年不得放牧,让草地恢复。

    一片牧场上,马牛羊在夏季吃草的时候,会吃掉草籽,牧场不如之前是必然的。

    黄河、青海、合河、柏海一带,可供放牧的地方众多,有转场的空间。

    这一日,在青海伏俟城的李瑄收到消息,朝廷的赏赐,即将到达湟水城。

    等赏赐领完,河东、朔方骑兵就可以回去了。

    他们前前后后,在朔方停留将近一年的时间。

    “启禀李帅,前线传来消息,吐蕃大论末结桑东则布率领数十骑,说是要投靠大唐!现正在前来伏俟城的路上。”

    伏俟城,李瑄的亲卫薛错向他禀告。

    现在他身边只剩下二十多名亲卫。

    本来李瑄想让裴璎去神策军任骑将,这小子死活不愿意走,李瑄只能将他留在身边。

    其他亲卫也都不愿意去军中当押官,甚至不想当将领,于是李瑄就将他们留在身旁。

    同时,李瑄还向浑释之说明,将浑瑊留下,当作他的亲卫。

    浑释之哪敢拒绝,李瑄如日中天,威名无双,他的儿子跟在李瑄身边,定前途无量。

    而且浑瑊仰慕武勇,对李瑄这样勇猛盖世、马上封王的人十分崇拜。

    当初李瑄与皋兰州浑部的间隙,在浑瑊眼中不算什么。

    而李瑄的严谨治军,也让年幼的浑瑊明白李瑄为何会驱逐浑部的将领。

    李瑄还把年仅十五岁的车光倩引为亲卫。

    此时车光倩已长得英武不凡,继承他父亲车神塞的勇力。

    “末结桑东则布应该是在争权夺利中失败,被迫无奈投靠大唐。”

    李瑄暗暗想到。

    这家伙也是历史上的狠人,没庐穷桑倭儿芒以后,玛祥仲巴杰之前的首席大论。

    仅凭攻破小勃律,降伏西域二十国,就当为名将。

    几日后,末结桑东则布到达伏俟城。

    “吐蕃罪人东则布,拜见元帅!”

    成为丧家之犬的末结桑东则布怀着忐忑的心情,来拜见李瑄这个一手摧毁吐蕃的男人。

    在来的路上,他已经知道赞普尺带珠丹被李瑄生擒。

    末结桑东则布在长安见过李瑄一次,对李瑄有极深的印象。

    他当时就知道李瑄是难缠的角色,但从未想过吐蕃的衰落,仅仅在他从长安归来后的两个春秋。

    曾自命不凡,但在他向李瑄下跪的这一刻起,吐蕃的大论东则布,已不存在。

    “大论行如此大礼,所为何事?”

    李瑄明知故问道。

    “当年论弓仁投靠大唐,成为唐之大将,今我愿意效仿。”

    末结桑东则布再拜。

    他失去了家族,失去了权力,甚至被吐蕃除名。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如果李瑄不能收留他,天大地大,再无他容身之地。

    末结桑东则布用论弓仁举例,表明自己会和论弓仁一样忠心。

    论弓仁是论钦陵的儿子,赤都松赞发动政变打败论钦陵,迫使论钦陵自杀,论弓仁率领七千余帐吐谷浑部众投靠大唐。之后在朔方屡立战功,官至左骁卫大将军,朔方节度副大使。

    “告知我吐蕃发生何事?”

    李瑄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向末结桑东则布询问。

    末结桑东则布不敢隐瞒,将大非川之战失败后吐蕃国内发生的一切告知李瑄。

    和历史上一样,赤松德赞继位,玛祥仲巴杰掌权,恩兰达扎路恭辅助。

    不同的是,竟然让末结桑东则布逃了出来。

    吐蕃放弃剑南、天竺、西域、南诏,凭借他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概十万兵马,防守是足够了。

    但进攻能力不足。

    很难再出现辉煌的“吐蕃帝国”。

    “我大唐德威万邦,相信圣人会接纳将军。我即将回长安,将军跟我一起随行!”

    李瑄接纳末结桑东则布的投诚,接下来看李隆基如何安排。

    如末结桑东则布这样的地位投降大唐,可以助长大唐的威望,没有谁会不同意。

    而且以后或许还能用得上末结桑东则布。

    这一世的末结桑东则布没有弑君,只是在争权夺利中失败,在吐蕃还有一定威望。

    “多谢元帅,今后只有您有吩咐,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末结桑东则布向李瑄表达效忠之意。

    败在李瑄手下,他明白李瑄的强大。

    有李瑄在,吐蕃没有丝毫战胜大唐的可能性。

    他希望李瑄不久后能挥兵南下,把玛祥仲巴杰那反贼拉下马。将他的家族救出。

    李瑄将末结桑东则布扶起来,他知道末结桑东则布在想什么。

    但攻不攻吐蕃,还要看吐蕃是否识时务。

    次日,李瑄回到湟水城。

    正好朝廷的奖励也已经到达。

    在湟水城外,李瑄亲自为河东、河西、陇右、朔方、白兰羌、河西胡部、洮阳吐谷浑部、苏毗部等,授予跳荡勋章和勇士勋章。

    在李瑄的吩咐下,这些获得勋章的早就在湟水城等待。

    而且大部分军还未撤离湟水,可以说是在诸军的见证下,颁发勋章。

    同时奖赏的还有黄金、田地、绢等物品。

    一枚小小的铜制牡丹勋章,却能换来这么多东西。

    勋官也未有此荣耀。

    更何况哪怕是牡丹勋章,最起码可升职为统领一百到二百人的押官。

    勇士勋章获得者,可以升任为衙将、郎将,甚至副使、军使。

    比如曲环,就是勇士勋章获得者,晋升为军使。

    在李瑄的刻意宣传下,勋章已成军中人人向往的至高荣耀。

    普通士兵热血沸腾,发奋图强,誓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获得勋章。

    得到勋章的猛士,在想银色的勋章佩戴是什么滋味。

    赏赐绢、金银珠宝的,可不止这些,还有其他数万名将士。

    他们都有杀敌的功绩。

    剩下的士兵,都被赏赐最少两贯以上的钱财。

    白兰羌、河西诸胡、青海吐谷浑,李瑄赏赐他们绢和牛羊马,作为出兵的补偿。

    特别是白兰羌,伤亡还不小。

    所获金银珠宝,哪怕贡献给李隆基十分之九,唐军也剩下许多。

    另外还有河陇豪强的贡献。

    所以这次分到金银珠宝的士兵非常多。

    有一部分战死士兵很特殊,他们杀敌后而战死,这些李瑄已经统计出来,抚恤其家人金银珠宝。

    一连十日的封赏大会。

    每一个获得军功的名单都要由诸军的判官、典军传达给普通的士兵。

    获得勋章者更是记碑留名。

    将士们都称赞李帅的公平公正,哪怕没有分到金银珠宝,也心服口服。

    在诸军准备撤离之前,李瑄下令举行一次烤肉的宴会。

    汇聚在湟水城的十余万士兵,将享用数千头羊,和朝廷赏赐的美酒。

    这也是河陇士兵,为河朔骑兵送行。

    大家并肩数月,以后天各一方。

    这一战,河朔骑兵有数千人埋骨在青海。

    还有一些将士永远留下伤病。

    在宴会上,将士们载歌载舞,不同于女人的柔美,男人跳舞有一种雄健之美。

    李瑄在“万军”之中,亲自弹奏他最得意的曲子,十面埋伏。

    肃杀之音,仿佛又回到战场……

    如泣如诉的声音,令观者沉寂……

    将士们听不懂曲调的意思,却能感觉到一个故事。

    一曲毕,掌声如雷。

    将士太多,在一个又一个的区域内。哪怕李瑄跑十次,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听到。

    黄昏的时候,李瑄与高秀岩、安思顺、李光弼、程圭,还有数十名僚属,上百名诸军主将、副将,坐在湟水旁饮酒。

    由于要领取赏赐,让这么多将领聚在一起。

    士兵们只知李瑄封王,而将领们则知晓李瑄可能离开湟水。

    甚至此次献俘虏,不一定会回来。

    “明天开始,大家会陆续离开。哪怕我下次回来,也不可能如今日一样,聚集在一起,所以我今日敬大家一杯。”

    李瑄起身端起酒杯,向众将领说道。

    将领们纷纷起身,随着李瑄喝完杯中酒,将手中酒水饮尽。

    “李帅,我还想跟随您一起征战,那吐蕃还未灭,北方的回纥也不是很服气的样子……”

    “不论李帅去哪,我们都坚定不移地支持您。”

    “跟随李帅这几年,我才知什么是大丈夫……”

    “李帅,请您带着我们再战一次……”

    “李帅……”

    杯中酒尽后,将领们嘈杂着说道。

    阿史那扶汶、高锴、张兴、南霁云、王思礼、车神塞、荔非元礼等老部下已经泣不成声。

    他们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说话。

    因为李瑄要去拼搏宰相之位。

    忠心的部下,怎么可能阻拦呢?

    文人寒窗苦读,追逐宰相。

    而开元年间,十余位军功入相的先例,边帅无不渴求宰相之位。

    像张说、王晙、萧嵩一样,至首席宰相。

    “我制定的军法,下一任节度使完全可以废除。我对军中的约束,我走以后也可以禁止。”

    “但如果我真能在长安为官,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我都不会姑息他所犯下的错误。”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希望你们能明白!”

    李瑄说完,再举起杯子,将酒一饮而尽。

    今日美酒佳肴伺候,来日你们犯了事,还是不能饶恕你们。

    这是字面意思。

    更深层次的意思,或许几年后,他们才会明白。

    四镇将领,心中皆肃。他们立誓将军规记在心中。

    不论是谁,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念想。

    犯下错误的将领,已经被李瑄处理。

    如果李瑄真拜相,依然可以令监察御史监察诸军,执行法度……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