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书山再启程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书山再启程

    贾琮和五儿回到清芷斋之后,很快就听到清芷斋中传出一片欢腾,其中晴雯翠丽动人的声音特别醒耳。

    没过多久黛玉带着紫鹃去了清芷斋,迎春和探春也得了喜讯过来。

    原先姊妹们都为贾琮担着十二分心,最后却是这样峰回路转的结果,心中都为他欢喜。

    迎春已在想琮弟这要去金陵了,给皇太后抄经不是几天的事,估计要在金陵住一段时间,也要早些准备妥当行装。

    探春除了满心充斥的欢喜,还有就是羡慕了,只憾自己不是男儿,不能像三哥哥那样蟾宫折桂,四海行走,能见识这世上的迥异风景。

    黛玉一双妙目中晕着喜气,本来有几分憔悴的玉颜,也变得容光动人。

    只是心里到底有几分惆怅,三哥去了金陵,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了。

    ……

    郭霖在荣禧堂宣旨时,堂外跪了一地的丫鬟婆子。

    人家现在是十三案首,皇帝敕封八品奉议郎,贾家在京十二房中最出众的子弟。

    所以这些贺喜的人物,大都没有见到这位如今轰传神京的少年奉议郎。

    省了贾琮许多敷衍应酬的麻烦。

    对这个俊美知礼、勤勉刻苦的少年,崔氏一贯很是嘉许,如今见他拜在自己老爷门下,自然十分欢喜。

    主子中有王夫人这样阴私心机的,有凤姐儿这样冷眼计算的,有贾母这样漠然旁观的。

    接下去几天,贾府又变得热闹起来,前几日销声匿迹的贺喜人群,又开始密集起来。

    我就说琮三爷是文曲星,你们这些碎了嘴的还不信,人家命数硬着呢,别人都被玩死了,就他没事,还升官了。

    这个时候有个别不要脸的婆子,出来装有先见之明。

    原先那些幸灾乐祸,喜说冷话,等着看好戏的死鱼眼睛们,像嗓子眼里被塞了马粪,一下子全部哑了火。

    世道炎凉,人情冷暖,假亦真时真亦假,就是如此。

    很快关于琮三爷院试案首被朝廷正名,还被皇帝封了八品官身的消息,飞快在荣宁两府中传开。

    竟从珍藏中取出一具桐木古琴送给他做见面礼,笑称入柳家门下,既要学师傅治学齐身之术,也要学师娘的七弦清音之术。

    不是说要被去了功名,一辈子都不能考学了吗,怎么这会子还被皇帝老儿封了官。

    这两年贾琮在青山书院读书,常去同样地处洛苍山的柳宅走动,与柳静庵的亲眷大都熟络。

    贾琮自小在贾府活得卑微,这两年开始越来越出色,妒人皆己不俊也,这是人的天性。

    柳静庵的夫人崔氏,出身清河崔氏大族,不仅精通诗书,还以善琴闻名,是神京最知名的琴房知音阁的客卿。

    只是经过这次事情之后,让这些人都明白,当初那个卑微存活,连个体面奴才都不如的大房庶子,算是彻底消失了。

    ……

    不过贾琮却带着贾政给他准备的六礼束脩,去了洛苍山柳宅拜见师傅师母。

    上行下效,下面的奴才自然也有对应的人物。

    一个不管被怎么折腾,都能不伤分毫,都有法子翻身得意的主。

    这倒是让柳衍修吃了一惊,自己夫人收藏的古琴,都是难得的珍物,连家中子弟都少有相赐。

    自己这弟子品貌出众,倒是很讨自己夫人喜爱。

    柳静庵膝下有二子,长子任江西布政司,次子在任钱塘知府,都没在身边,家中年长一些子孙基本都出仕。

    柳家子孙自小都在家塾读书,十三年前柳静庵致仕,便在家塾中教子弟读书。

    加上柳静庵兄弟三房,这十几年竟出了七个进士,享誉天下士林。

    秀才、举人在柳家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也怪不得柳静庵被人称为学圣,却为名下无虚。

    贾琮拜柳静庵为师,在柳家的辈分可不低,被好几个年长他许多的柳家子弟,恭恭敬敬的叫小师叔,搞得他很不好意思。

    柳静庵既收了他做弟子,传道解惑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可不是像以前贾琮上门请益,他只是就事论事的指正点拨。

    贾琮经过了院试,下一步科场就要面对秋闱之试。

    历来要进学为秀才,只要贯通四书五经,熟悉制艺之学,就具备考取的必要条件。

    但到了秋闱,却比院试难了数倍,在秀才学识基础上,需精通制艺八股,纵横策论之术,试帖诗之法。

    秋闱中八股中选难度已极高,要想达到中举的水准,天资和勤奋缺一不可。

    而要写好策论,更是需要考生研读大量兵书、农书、律法、政论等方面的书籍,这样策论下笔才能言之有物。

    所以十几岁的秀才有不少,但是十几岁的举人却不多见,因为年纪太小,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柳静庵知道贾琮这次去金陵大慈恩寺为宪孝皇太后抄经,短则三月,多则半年,耽搁的时光可不少。

    科举治学如逆水行舟,不可有一日懈怠,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于是就趁着这几天时间,帮他梳理学术框架,教授八股制艺要点,策论根基之法。

    又将自己平时写的各种心得要理整理出来,让他带去金陵研读。

    如此,贾琮在柳家一待就是三天,直到贾府来人报信,说礼部传信,让他下午至礼部祠祭司公干,他才匆匆返回东城。

    ……

    贾琮回到贾府稍作整理,便去了礼部南院。

    接见他的竟是礼部祠祭司郎中刘继祖。

    自从礼部大宗伯李继宗闭门养病,礼部的二号人物左侍郎郭佑昌,就建造大慈寺一事与嘉昭帝达成一致。

    于是大慈恩寺的奉养礼矩之事,就成了礼部眼前最重要的公务。

    而贾琮这位皇帝敕封奉议郎,所行抄经祈福之事,又是相关礼矩中重要一环。

    所以礼部才会派一个正五品司官,亲自和他对洽相关事宜,不可谓不郑重其事了。

    因学子举告之事,贾琮和礼部也算是同舟共济,他又是礼部左侍郎亲点案首,和礼部自然多了些香火之情。

    这位祠祭司郎中,对贾琮这位年轻得过份的案首奉议郎,颇有亲近好感,双方交流也很顺畅愉快。

    这次贾琮需至金陵抄写的佛经共十二部,都是从《大正藏》中精选出来祈福经卷。

    其中最主要的如《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四卷、《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卷等。

    必须在大慈恩寺动土奠基时开始抄写,至寺庙主殿开光落成结束,历时四个多月,抄经的时间倒是十分宽裕。

    最后又确定十日后启程去金陵,因工部营缮郎秦邦业,要至金陵负责督造大慈恩寺,贾琮可与之同行,坐官船沿江南下。

    贾琮心中一动,这个工部营缮郎秦邦业,不就是秦可卿的父亲。

    本书为历史架空。让各类百度考据专家失去施展才华的机会,深表歉意。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