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353章 无巧不成书,清华大学的含金量【八千字】

第353章 无巧不成书,清华大学的含金量【八千字】

    在妇幼观察了一天,次日邓允珍便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在家人的护送下回到那耶邓氏小区开始“漫长”的坐月子。

    孩子主要是张秀萍这个当嫂子的帮忙带,当初她生小冬儿和冬子的时候,邓允珍这个大姑子一直帮着她带孩子,足足带了好几年时间,现在轮到大姑子生孩子了,她当然要回报一二。

    至于博白产妇必吃的姜酒,是邓世荣这个当父亲的每天亲手炖出来的。

    朱老太太倒是想帮忙带孩子,但她身体不太好,又上了年纪了,包括她的小儿子朱俊杰在内,都不太放心把孩子交给她带,而她炖姜酒的水平又比不上邓世荣这个亲家,这可让她急得不行。

    毕竟,这些事讲道理,是应该由婆家安排人做,而不是让人家娘家那边帮忙做,尤其是她这個当婆婆的更是要帮上忙才好,否则一直这样看着,就算没人会说什么,她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

    最终,她抢到了一个活,就是帮着她的小孙子洗尿布。

    抢着活的朱老太太总算是松了口气,总算不是闲人了。

    ……

    这天下午,在吃过晚饭后,众人便坐在客厅闲聊。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给孩子取名字的事。

    邓允珍说道:“小名倒是不用取了,他在老家的堂兄弟中排十八,小名就直接叫朱十八好了。”

    “阿珍,这小名有点像明太祖朱元璋他们家的取名风格啊!”

    张秀萍笑道:“我记得爸爸跟我们说过朱元璋就叫朱八八,还有他那些家族长辈,就叫朱四五、朱五一、朱初一什么的,朱十八这小名取得真是贵不可言啊,长大了一定能够青出于蓝,当上比他爸爸还要大的官。”

    邓允珍闻言“噗嗤”一声笑了:“嫂子,你这是要笑死我啊,他们村姓朱的,类似的小名一抓一大把,跟人家明太祖家族可扯不上关系,这小子长大了我不求他能跟他爸一样当官,只要能安分守己的做人,把家业守住就行。”

    张秀萍逗着孩子道:“可不能小看我朱十八哦,以后长大了是要出人头地的。”

    邓世荣看向大女婿道:“孩子的学名叫什么,想过了没有?”

    朱俊杰道:“倒是想过几个名字,但都没有特别满意。”

    邓世荣道:“什么名字,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朱俊杰道:“我想到了朱文华、朱志聪、朱广鑫这三个名字,可都觉得差了点意思。”

    邓世荣琢磨了一下,点头道:“名字都可以,但确实没有太大的特色。”

    朱俊杰道:“爸,要不你帮忙取个名字吧!”

    邓允珍也看向父亲道:“是啊,爸,我们取名字,都不如你取的好。”

    邓世荣道:“其实孩子的名字,完全就是现成的,他出生的那天,不是刚好立春嘛,朱立春,这名字我看就挺不错的。”

    朱俊杰闻言眼中一亮,反复的念了两遍,越念越觉得这名字确实不错:“爸你说得没错,他这个名字还真是现成的,比我给他取的那些名字好多了。”

    邓允珍听着也非常满意,笑道:“爸,你取名确实厉害,这小子长大了要是没出息,那就白瞎了你给他取的这个名了。”

    张秀萍笑道:“阿珍你就放心好了,父母这么优秀,孩子怎么可能差呢!”

    邓世荣想了想,提醒道:“孩子多还比较好教育一些,最难管教的其实是独生子女,你们两个做父母的以后要注意了,不管是谁对孩子都不能太过溺爱,那不是爱他而是害他,如果狠不下心教育的话,是很难成才的。”

    朱俊杰连忙表态道:“爸,我是不会溺爱的,做错事了该打就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因为是独生子女就纵容他,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邓允珍道:“我也不会溺爱,伱要打我给你递鞭子,绝对不护着。”

    邓世荣道:“那你们就自己记住今天这番话,别事到临头看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又下不了手了。”

    朱俊杰和邓允珍自然都信誓旦旦的说不会,或许这一刻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但等到孩子不听话急需教育的时候,能不能真的下得了手去打,就是个未知数了。

    而咱们的朱立春小朋友,才出生几天呢,父母就为混合双打做思想准备了,他要是听得懂的话,估计要提出抗议了。

    ……

    在邓允珍坐月子的时候,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销量,是真正的爆炸了,从央视广告播出开始算,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之前囤积的1200多万包(桶)的方便面,便被全国各地的商家抢购一空。

    而且,后续订单如同雪片般朝方便面厂砸来。

    可惜,康师傅方便面厂没货了,15万包(桶)的日产量,在巨额订单面前完全是杯水车薪。

    到了这一刻,邓昌玉、邓昌沛等人才明白族头的眼光有多牛逼,这方便面市场之大真的超乎他们的想象,恐怕正如族头说所的那样,年销6亿包(桶)不过是起步而已。

    随着一千两百多万包(桶)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流入全国各地的市场,瞬间就打响了这款经典方便面的知名度,所有买回去品尝过的顾客,都对这款方便面赞不绝口。

    经过前世几十年验证的大众口味,在这一刻开始爆发出它应有的威力了。

    而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重拳出击,直接就把全国各地的方便面打得是鼻青脸肿,即便是已经击败了各路武林群豪坐上武林盟主宝座的华丰方便面,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过,眼看就要过年了,就算这些老牌的方便面想要使出什么招数,那也是明年的事情。

    ……

    京城。

    清华大学。

    某男生寝室。

    寝室里的几位室友都已经打包好行李了,只有邓允嵩一个人没有打包。

    邱永年问道:“允嵩,你暑假的时候就没回家,现在放寒假回家过年你还是不回?”

    邓允嵩摇头道:“不回,坐火车比坐牢都难受,来回一次不见了半条命,还不如待在学校过,反正我们广西也有不少老乡在这里,也不愁没有伴。”

    邱永年叹道:“确实,你们广西和我们福建离京城都太远了,说实在话我也怕坐车,但想想家里父母兄弟都等着我回去团圆呢,就只能咬咬牙坚持,要不然我都想留下来跟你作伴了。”

    左传峰笑道:“我们河南还好,离京城不算远,所以不用受那么多罪。”

    华海阳道:“我们陕西也还行,也不用受多大的罪。”

    余振平道:“我们四川离京城也蛮远的,不过如果跟福建还有广西比的话,那我们也算是近的了。”

    谭川道:“我们浙江跟你们四川可能要近那么一点,但近得也有限,每次回去也得受不小的罪。”

    邓允嵩道:“还是坐飞机舒服啊,去年我二哥在京城工作,回家过年的时候托他的福,坐了一次飞机,原本坐火车需要三四天的时间,结果几个小时就回到了南宁,真是太爽了!

    可惜,现在我二哥调走了,不在京城工作了,以后再想坐飞机,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邱永年惊讶道:“允嵩,你二哥调走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邓允嵩笑道:“就是暑假的事。”

    余振平好奇的问道:“允嵩,你二哥现在是什么级别啊?调到哪里工作了?”

    之前没有主动提二哥的事,是不想跟室友们炫耀,不过现在话赶到这里了,也没有隐瞒的必要,邓允嵩便回答道:“我二哥现在是副处,调到老邱他们省工作了。”

    邱永年震惊道:“不是吧?你二哥调到我们省工作了?是在哪座城市?担任什么职位?”

    邓允嵩问道:“福清县你知道吗?”

    邱永年瞬间瞪大了眼睛:“我就是福清县的啊,你二哥调到我们县工作了?”

    这次轮到邓允嵩惊讶了:“不是吧?这么巧的吗?我二哥现在就是福清县的一名副县长。”

    寝室里的六人都是来自不同的省份,所以大家互相介绍的时候都只是提所在的省,顶多具体到市,很少提到县一级,毕竟县一级就算提了,室友十有八九都没听说过,提也是白提。

    因此,邓允嵩是真的不知道邱永年是福清县人。

    其他几位室友闻言也都纷纷感慨这实在是太巧了。

    邱永年伸手搂住邓允嵩的肩膀,说道:“允嵩,你赶紧给咱二哥写信,等我回去过年了就抽个时间去拜访一下他,我们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各种海货,到时我给咱二哥送一些过去。”

    邓允嵩笑道:“没问题,回头我写信跟我二哥打个招呼。”

    ……

    穗丰饭店。

    邓世荣正在跟二儿子通电话。

    邓允衡问道:“爸,我姐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恢复得挺好的,孩子有你嫂子帮忙带,我也天天给她炖姜酒吃,一个多星期下来,她的气色就变得红润了。”

    说到这里,邓世荣问道:“今年你有时间回来过年吗?”

    邓允衡道:“今年就不回去了,我打算趁这个春节深入到乡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多了解这边农村的真实状况,这样在制定发展方向的时候就能做到心里有数。”

    邓世荣嗯了一声道:“那你注意安全,这年头的犯罪分子是越来越嚣张了。”

    邓允衡道:“我会小心的,食品公司的方便面卖得怎么样了?我在央视都看到广告了。”

    邓世荣道:“方便面已经卖爆了,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下去,最起码要等方便面武汉分厂建成投产了才能缓和一下。”

    邓允衡笑道:“那看来方便面厂真没少赚啊!”

    邓世荣笑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估计再过两三年,咱们那耶邓氏就个个都是大富豪了。”

    父子俩闲聊了十多分钟,才挂掉了电话。

    ……

    女人坐月子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很多婆婆就是在儿媳妇坐月子的时候没有照顾好,让婆媳关系出现了很难弥补的裂痕。

    如今大女儿坐月子,眼看她的公公婆婆年纪都大了,而且身体也不太好,很难把大女儿照顾周全。

    为了让大女儿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完月子,不至于因为孩子的吵闹以及身体因素而积郁气,邓世荣便决定今年全家都不回老家过年了,直接留在那耶邓氏小区过年,这样可以方便照顾大女儿。

    至于每年年底都要召开的助学会,由老族长主持就行,等明年春运结束给族人们发放分红的时候,他再回去不迟。

    知道父亲的打算后,邓允珍少不了又是一番感动。

    今年不止是邓世荣一家不回老家过年,还有方便面厂的所有员工也都没有回去过年。

    如今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销量爆炸了,每天生产出来的方便面都不够卖,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加班加点的拼命搞生产,而不是放假让大家回去过年,这一天15万包(桶)的产量,全部销售出去至少几万块钱的利润。

    如此恐怖的利润,这特么的谁想放假啊?

    要知道,方便面厂的员工,那都是那耶邓氏族人,大家在食品公司都是有股份的,现在上班可不仅仅能多赚加班费,还能为自家创造更大的利润,这个时候放假回去过年,那不是开玩笑嘛!

    ……

    下午。

    福清县。

    三山镇某个沿海村。

    村里忙里偷闲的渔民聚在一起,闲话家常。

    此时,邱建国靠着椅背,头轻轻地仰枕着,右手端着竹子做的烟斗,悠闲地吸着烟。

    一圈一圈的烟晕,灰蓝灰蓝的,他撮起的唇口轻轻一张,漫不经心地,鼻翼微动间,一团团的轻烟就仙女般地舞起来了,袅袅地升起,又娉婷地化开。

    他只是村里普普通通的一个渔民,每次冒着巨大的风险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挣到的钱也就勉强够养家糊口,想要发家致富还是遥遥无期,这样的渔民村里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原本谁都没办法让其他人高看一眼。

    但现在的邱建国,就让村民都高看了一眼。

    当然,这不是凭他自己的本事争取来的,而是托了他小儿子的福。

    自从他的小儿子考上清华大学后,邱建国就明显感觉到村里人对他比以前尊重多了,比如说现在谁家有好吃的,都会过来叫他一起去喝两杯,或者直接给他们家送一些过来。

    这种事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用想。

    就在邱建国悠闲的吸着烟时,就有人问道:“建国,永年什么时候回来过年啊?”

    提到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众村民都停下话题,看向邱建国。

    邱建国微笑道:“准确的时间不知道,毕竟京城离咱们这里太远了,坐火车都要几天几夜,但应该就这两天吧!”

    有村民就感慨:“我前两年坐火车去了一次省城,也就几个小时就到了,去京城要坐几天几夜,确实是太远了!”

    “我还没坐过火车呢,火车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啊,在上面坐几天几夜,想要拉屎拉尿怎么办?”

    “这个倒不用担心,人家火车上面设有厕所,可以在车上拉屎拉尿的。”

    “听说那什么卧铺还有床有被子,就像在家里的床上一样睡觉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应该是真的吧,我也听人说过,不过那卧铺票不是普通人有资格买的,听说那是给领导干部准备的。”

    “……”

    大家聊着聊着,就说起了火车,这里是偏远的小渔村,出去见过世面的没有几个,对于火车除了少数几个人坐过,大部分人别说坐了,连见都没见过。

    因此,说起火车,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好奇。

    就在众人闲聊着的时候,村口方向传来“哒哒哒”的声音。

    众人不用看都知道是邱老六回来了,因为全村就他有一辆拖拉机。

    “咦,你们快看,坐邱老六旁边的,是不是永年啊?”

    “是永年,建国,你家永年回来了!”

    “咱村的大学生回来了!”

    “……”

    邱建国此时也看到了他的小儿子,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快形成一朵菊花了。

    “三伯,平叔,强叔,龙哥……”

    拖拉机开过来的时候,邱老六非常有眼色的停了下来,然后坐在他旁边的邱永年便微笑着一一向村民们打招呼,最后才看向他父亲道:“爸,我回来了!”

    邱建国笑容满面的说道:“回来就好,这一路没吃好吧,快回来让你妈给你做好吃的。”

    邱永年应了一声,随即对邱老六道:“六叔,谢谢了哈!”

    邱老六连连摆手道:“不用谢,大家都说你是文曲星下凡,你能坐我的车回来,我高兴着呢!”

    邱永年又客气了几句,又跟村民们说了几句话,才提着行李跟父亲回家。

    看到小儿子回来,邱母也是高兴不已,说了两句,知道儿子还没有吃午饭,便赶紧进厨房做饭去了。

    而邱永年的大嫂也赶紧跟进去帮忙。

    没几分钟,村民们就开始往家里送东西,这家送两条鲜活的鱼,那家送十来只鸡蛋,还有送一些比较难得的海货,一个个自家不一定舍得吃,但现在都非常大方的送过来。

    看到这种情况,邱建国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自从小儿子考上清华大学,真的给家里长脸了。

    邱永年把前来送礼的村民都记在心里,他现在还是一个学生,没有什么能力,但以后出来工作了,要是有什么事情能够帮得上这些村民的,他自然会选择帮一把。

    而这些,也正是村民们送礼想要达到的目的。

    很快,邱母便做好了一顿丰盛的饭菜,一大盆各种各样的海鲜大杂烩,还有一大盆自家种的青菜,再加上一盘葱花蛋,当真是香气扑鼻,让邱永年胃口大开。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边吃边聊,邱永久把这一年来在清华大学的生活简单跟家人讲一讲,还有京城他也去了不少地方,也拿出来跟家人说一说。

    邱父邱母以及邱大哥邱大嫂听了都是大开眼界,京城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太新奇了,他们听邱永年说的时候,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回头就可以出去跟其他人吹牛逼了。

    等饭吃得差不多了,邱永年才问道:“爸,妈,我们家有没有好的鲜货?”

    邱母道:“有十多条鯃(wú)鱼,这是打算留着过年吃的,你问这个干嘛?”

    在闽南有句谚语叫“一鯃二红鯋,三鲳四马鲛,五鮸六加腊”,这是吃货排行榜,还有人在后面加上“七蟹八虾九红瓜”,类似的排行榜版本有很多,但不管是哪个排行榜,鯃鱼排第一几乎是共识。

    鯃鱼,别名马友、午鱼、牛笋、祭鱼、鲤后等,这种鱼油脂丰富,越大越肥美,清蒸、干煎都是无上美味,多分布于广东、福建的沿海一带。

    邱永年道:“给我准备几条,我准备拿去送人。”

    邱建国惊讶道:“儿子,你要送给谁啊?”

    邱永年道:“我同学的二哥,就在咱们县当领导,今年他没有回老家过年,我准备去拜访一下他。”

    邱建国问道:“你说的是清华大学的同学?”

    邱永年点头道:“嗯,清华大学的同学,他的二哥是北大毕业的,才参加工作两年多,现在已经是咱们福清县的副县长了,非常的厉害。”

    这话一出,邱家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邱大哥满脸震撼的说道:“阿年,你这同学的二哥也太厉害了,才参加工作两年就成了这么大的领导,真是不可思议,你能跟这样的领导攀上关系,那是你的福气,一定要好好把握。”

    邱永年嗯了一声,他对于同学邓允嵩的二哥,也是非常佩服的。

    虽说这个年代清华北大出来的大学生,基本上每一个都有着光明的前途,但也不是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升为副处的,据他所知有些从政的校友,参加工作几年了,都还是科级,没能成为副处。

    当然,不出意外的话,后面肯定能升上去,但早几年升上去,跟迟几年升上去,那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邱母知道小儿子是要拿来送领导的,当即说道:“阿年,除了鯃鱼以外,还有冬蟹也非常美味,我也给你准备一些,让你带去给领导尝尝鲜。”

    邱永年点头道:“好的,妈。”

    邱建国问道:“阿年,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拜访你这同学的二哥?”

    邱永年道:“现在距离春节已经没几天了,也不知道人家领导忙不忙,我今天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就坐车去县城吧!”

    邱建国道:“明天让你哥陪你去,这都是鲜活的鱼,得用海水养着,要不然容易死,你一个人提的话太累了。”

    “行,那大哥你明天陪我去。”

    “好的。”

    ……

    福清县政府。

    邓允衡作为一名常务副县长,县政府的二号人物,自然拥有自己的办公室。

    如今,经过半年多的摸索与锻炼,邓允衡在常务副县长这个职位,已经是干得有声有色了,他毕竟是北大这几年来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是有真才实学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

    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邓允衡开始考虑福清县的发展方向了。

    福清县背靠大海,邓允衡觉得想要拉动本县经济,那么搞海水养殖应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最近半年,邓允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我国的海水养殖。

    据他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我国的海水养殖,都是从青岛起步,在50年代的时候,由于受技术限制,开始只能养殖石花菜。

    为增加养殖品种,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驻青单位研制海带全人工筏式养殖、海带夏苗培育法、海带自然光育苗获得成功。

    1957年,青岛安排崂山金山、爱国、胜利3个渔业社在沙子口和峰山东附近海区试验筏式养殖海带240台。

    1958年又安排11个渔、农业社进行放养海带试验,由国营养殖场提供海带苗种和技术指导,各国营农场、各渔业社充分利用水面,广泛开展海带养殖。

    仅用了5年时间,海带养殖从山东迅速向河北、江苏、浙江等省推广开来,我国海带干品年产量最高达300万吨以上,扭转了海带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除了海带养殖,沿海各地和各科研机构一直在探索和试验对虾养殖技术。

    1958年,山东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水产局、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在胶南竹岔岛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孵化试验,在青岛水族馆内进行亲虾越冬试验,初步摸索出对虾育苗的规律。

    1960年5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虾仔,并总结出一套对虾人工育苗方法。

    1979年,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并突破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性技术。

    1983年,在驻青海洋科研机构指导下,青岛对虾放流增殖试验获得成功。

    1984年起,青岛开始实行对虾放流增殖,沿海出现“养虾热”,一个冬春新建养虾池4.2万亩,超过前几年的总和。

    至1987年,青岛郊区42处对虾养殖池面积达10.74万亩,掀起了我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

    目前,福建在对虾养殖这一块还是一片空白,邓允衡便想在福清县推动对虾养殖,只要对虾养殖的规模够大,就可以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这事要是做好了,对于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

    全心投入工作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非常快的,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该出去吃饭了。

    这个年代的县政府领导,吃饭问题一般有三个解决方法:

    一,吃食堂。

    这个年代的事业单位,一般都设有食堂,但不管是领导还是下面的小兵,吃的都是一样的饭菜,领导也不能开小灶,而食堂的饭菜只能说是可以填饱肚子,想要吃得有多好,那是不可能的。

    二,自己做来吃。

    县政府领导都分配有住房,要是领导有家属跟着一起住的话,那在分配的住房里做饭吃,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比吃食堂要好多了。

    三,出去吃。

    选择这个的县领导很少,毕竟偶尔出去吃一顿还行,天天出去外面吃,那除非贪赃枉法,否则这个年代有几个县领导有这么好的条件天天在外面吃啊?

    邓允衡自然是不缺钱,但他身为县领导得注意影响,所以他晚餐都是选择买菜回去自己做来吃,只有早餐和午餐因为忙不过来才会选择出去吃。

    刚走出县政府门口,就有人向他打招呼道:“邓县长。”

    邓允衡循声望去,发现跟他打招呼的是一个看着比他小了几岁的陌生年轻人,他心念一动就隐隐猜到对方身份了,便试探着问道:“你是邱永年同学?”

    邱永年笑道:“看来允嵩同学已经跟您提起过我了。”

    邓允衡点头道:“他跟我说过了,你也别您您您的了,直接跟小嵩一样喊我二哥吧!”

    邱永年从善如流的喊道:“二哥!”

    邓允衡嗯了一声,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邱永年道:“我昨天才到家,刚好家里捕到了几条不错的鯃鱼和一些冬蟹,我就和我哥一起给你送过来尝尝味,不过又怕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就自己过来这里等你,我哥在另一个地方守着鱼呢!”

    “邱同学你真是太客气了,你哥在哪?快带我过去打个招呼。”

    “二哥,你跟我来。”

    三分钟后,邓允衡看到了两只桶。

    一只桶里除了海水以外,还有几条鲜活的鯃鱼在那里游来游去,另一只桶里则放着捆绑好的冬蟹,目测有十来只的样子。

    邓允衡道:“你们兄弟真是有心了,还没吃午饭吧?”

    邱永年道:“还没吃呢!”

    邓允衡笑道:“那今天我就借花献佛了,这么好的东西给我拿回去也做不出什么好菜,我们把它提到饭店去,让饭店的大厨给我们加工,这样就可以好好的吃一顿大餐了。”

    “这……”

    邱家兄弟对视了一眼,最终一齐点头道:“那好吧!”

    ……

    PS:汗,写懵了,忘记设自动更新。昨天各位大佬光是在起点就砸出了4468票,再加上QQ阅读,一天的增幅高达4860票,实在是太屌了!

    还有QQ阅读那边的大佬打赏也给力,作者只能继续爆肝码字回报各位大佬的支持。

    今天又是八千字大章,明天还能不能继续爆,这个就看各位大佬的支持力度了,如果还有月票的别再藏着掖着了,爽爽快快的交出来,咱们一起往上冲!!!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