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公司出这笔钱?迪恩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ok,我没问题。”乔布斯的小心思他知道。
无非就是担心未来某一天,他会间接的控制苹果。
毕竟迪恩身家近400亿美元,这足以买下十多个如今的苹果。
如果他强制性的溢价收购,其他股东手中的股票,那乔布斯说不定还真没办法阻挡他。
毕竟他离开太久了,对苹果的影响力也正处于历史最低点。
但如果换做比特公司持股那就不一样了,首先这有利于两家在应用软件方面的合作。
其次迪恩虽然是比特的大股东,但他依然不能对公司的政策一言而决。
在上市公司的组织架构中董事会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据乔布斯所知比特的股东中可是有很多华尔街巨鳄的。
把苹果公司的注资持股人,由个人变成一家公司,这显然可以为彼此双方增加缓冲的空间。
而且乔布斯认为,比特的资源相较于迪恩个人,能给苹果更多的帮助。
二者在业务上没有冲突,相辅相成才是它们之间的主旋律。
现在听到迪恩痛快的答应了他的条件,乔布斯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迪恩,如果要在你和盖茨两個人中,选一个一起宿醉的话,我更愿意选择你。”
“为什么?我可不擅长喝酒。”迪恩耸了耸肩。
“噢~这正是我选择你的原因。”乔布斯幽默的接了一句。
“哈哈”迪恩仰头大笑。
“好了,说真的。因为在我们的谈判中的,我从没有过一丝被威胁的感觉。”
要不是看到彼此身后的助理,乔布斯差点忘了他们刚刚完成了一笔交易。
这一点也不像一场商业谈判,更像是朋友之间三言两语的做了个决定。
不过几天前盖茨给他的感觉却完全不同,虽然他们的交谈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mac系统office软件的交付问题。
但盖茨暗示了延期的这种可能性,如果苹果不把导航者设为默认浏览器的话。
乔布斯讨厌这种间接的威胁,尤其是在苹果风雨飘摇之际。
此外就像之前说的,微软和苹果之间的关系可算不上融洽,彼此双方互相鄙视了十多年。
乔布斯和盖茨之间更是大吵过几次,两人积怨已久。
要不是苹果濒临破产,乔布斯是绝不会和盖茨谈这笔生意的。
现在好了,有了迪恩横插一脚后,乔布斯毫不犹豫的把盖茨抛到了一边。
一个是能提供更多资源和资金的天然盟友,一个是需要捏着鼻子打交道的剽窃者。
该怎么选,这对乔布斯来说几乎不需要考虑。
“很高兴你这样说,史蒂夫。”迪恩起身和他握了握手,“再过几天会有一场好戏,可千万别错过。”
“硅谷有无数人正在期待。”乔布斯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那么,我们未来再见。”迪恩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今天是他在和西雅图的微软较量,那么明天成为对手的那一方,会不会是现在的苹果呢?
谁知道~迪恩在心中轻笑一声。
不过总的来说,这次和乔布斯的谈判,还算收获不错。
首先他粉碎了盖茨,妄图抢走mac市场浏览器份额的企图。
其次迪恩还反将一军,夺走了微软在苹果电脑上的office软件市场。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迪恩让微软减轻自己身上反垄断嫌疑的企图落空了。
是的,盖茨来见乔布斯,远不是仅仅为了那点浏览器市场。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扶持苹果,来向司法部证明,微软没有垄断计算机市场的打算。
苹果公司现在之所以奄奄一息,是不是因为基于windows系统的兼容机,侵吞了大部分个人计算机市场?
不是没有人这样说啊,windows系统卖的太好,mac系统的份额自然就会下降。
说到底,如果苹果真的因此而破产,那么微软的罪名清单上就又多了一条佐证。
但是如果反过来,微软主动帮助苹果生存,这就可以洗清自己身的垄断嫌疑。
瞧,我的竞争对手活的好好的,甚至我们还有合作。
所谓的垄断,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嘛。
可惜这一招养寇自重被迪恩截胡了,苹果可以继续活着,但绝对不是因为你微软的原因。
是向微软发起反抗的斗争者,在团结身边的力量。
他帮助那些被迫害者一起生存下去,然后继续与垄断的邪恶力量作斗争。
你看,剧本这不就完全反过来了吗?
至于投资苹果的5亿美元,这对比特公司来说几乎是毛毛雨。
按照苹果如今28亿美元的市值,完成这笔注资后,比特将持有苹果15.2%的股份。
迪恩确实决定不了比特公司所有的决策,但他可以说服董事会长期持有苹果公司的股票。
怎么着这笔买卖也不会亏就是了,毕竟折算到迪恩自己身上,他也算间接持有苹果5.6%左右的股份。
只不过如果迪恩猜得没错的话,彼此双方的蜜月期大概也就这两年了。
palm公司那里正在行动,迟早有一天它们会碰在一起的。
但这不影响迪恩的这次投资,palm是他的生意,苹果也是他的生意。
不管怎么样,他都不会亏到哪。
当然如果这两者能成为市场的老大、老二,那就更妙了。
啧,迪恩可是一碗水端平的
97年一月中旬,引起全国强烈关注的微软反垄断案终于开庭了。
无论先前是反对微软,还是支持微软的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偃旗息鼓。
他们在等待这场反垄断之争,最终的走向。
不过争论的双方虽然有各自的观点,但有一点是大家的默契。
那就是微软公司的战术似乎已经越过底线,利用技术上的互补性来阻碍那些受用户欢迎的软件的推广。
尽管其中有些措施不一定违法,但那些行为是事实。
盖茨的举措,为微软公司在it行业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每一家成功的公司,每一个踌躇满志的企业家,每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都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他们希望从中解读出关于微软、关于司法、关于公众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盖茨对于新兴技术可能导致的市场走向不中意的话,那么对于这一技术优劣的任何尝试连自身自灭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它只会被微软公司扼杀在摇篮里,只要盖茨力所能及,他必会出手。
技术的原创性、发展潜力以及对用户的好处都是浮云,重要的是符合盖茨自身的利益。
这种结果一旦发生,毫无疑问对美利坚的创业环境,尤其是互联网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同样这种做法也违背了行业内的共识,没人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的创意,被行业大鳄轻松摘取果实。
矛盾的是盖茨或者微软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认为自己有身为行业领头羊的义务。
在盖茨看来只有维护自身的利益才是首要选项,并且这个原则高于一切。
然后不出意外的,在庭审中微软和公诉律师于司法层面的对抗全面爆发。
微软一方的人认为,公诉律师对它的怀疑完全是无中生有,他们没有理由对微软发起更多的法律调查。
这种大胆的挑衅行为毫无疑问激怒了公诉律师,别忘了后者所代表的可是联邦政府。
于是一份份关于微软垄断罪证的证据,被公之于众。
其中包括一封又一封盖茨发出的内部邮件,它们不但言语粗俗而自私,其内容更是火上浇油。
因为这些邮件内容,暴露了微软公司自我防卫的动机。
比如对康柏公司的威胁信,对惠普公司执行条款的警告信。
很多内容原本受限于法律流程不能公开传阅,但公开庭审的那一刻这些规矩就失去了效用。
这也是公众第一次知道,原来盖茨的手段并不光明,他也远不像宣传的那样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书呆子。
经过了几轮交锋后,检方成功说了主审法官杰克逊认定,微软公司的管理层有能力且有动机消除竞争。
在动机方面,微软有自我防卫的主观意图促使其采用多种手段,对竞争过程进行干预。
使得有利于自己,而非优胜劣汰,这有违公平竞争的共识。
在能力方面,微软手握大把谈判筹码,足以影响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决策,而盖茨在使用它们时从不手软。
显然这也违背了反托拉斯法案的条款,它们是不被允许的。
于是经过了两周的审理之后,联邦法庭发布了初版《事实裁定书》。
其中清晰记载了微软公司采取的多种手段,利用其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限制网景公司推广浏览器的事实。
杰克逊法官随后在司法部和微软之间进行调解,鼓励他们进行谈判。
但就凭之前盖茨在听证会上的表现,以及刚刚双方律师的冲突,所谓的谈判并不那么乐观。
另外如果微软想要拿出让司法部接受的和解条款,可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除非它像at&t那样自我肢解,否则反垄断的诉讼没那么容易停下来。
这也不是说,微软在浏览器市场退步就能解决问题。
因为反垄断的对象不是微软的导航者浏览器,而是微软本身。
它的操作系统才是这一切的根源,很显然微软不会放弃自己的核心业务。
所以官司打下去几乎是必然,而迪恩很期待最后一幕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