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不明不清 > 156 内忧外患4

156 内忧外患4

    有关寺庙僧侣的问题,早在明朝建国之初就整顿过。洪武六年朱元璋亲自下令,民间女子年龄未到40岁不许出家当尼姑和女冠;男子不满20岁不许入寺为僧。

    二十四年又下令,假若有人效法瑜珈教,自称“善友”,假藉张真人的名头,私造符录,均治以重罪。

    二十七年再下令,在僧人道士中若有人私自拥有妻妾,允许众人赶逐,包庇容隐一同治罪。僧人自称白莲、灵宝、火居以及僧道不务祖风,妄为议论,也要治以重罪。

    永乐十年明成祖下谕,僧道不守戒律,参与民间修斋诵经,并计较报酬厚薄,或修持没有诚心,饮酒食肉,游荡荒淫,乃至妄称道人,男女杂处无别,败坏门风,杀无赦。

    在这种严厉的政令下,明初的僧道大致能恪守清净门风。自中期以后,禁令荒废,僧人道士不守祖风,不在寺庙安心修持,羡慕城市或世俗繁华的生活,到处游荡。于是在各地城市中,到处可见游方僧道的踪影,以僧人为最。

    这些僧人假藉“游方化缘”之名,被称为“游方挂搭寄住僧道”和“云游行脚”。尤其在北京,十方缁流全都辐辏于此,简直成了“僧海”。

    出家人一旦到了城市,或参与民间事务,或与士大夫交游,必然带来僧俗混淆,造成一股宗教世俗化的洪流。不守祖风,喝酒吃肉,娶妻生子比比皆是。甚至闯寡门、嫖娼妓,混迹于市井与泼皮无赖为伍。

    正德年间有位知名散曲家陈铎,曾做了一首散曲名为《尼姑》,里面是这样描写的:

    卸除簪珥拜莲台,断却荤腥吃素斋,远离尘垢持清戒。空即空色是色,两般儿祛遣不开。相思病难医治,失心疯无药解,则不如留起头来。

    再往后,随着卫所、匠户制度的松懈,以及土地兼并的愈发严重,逃兵、逃役、逃税者越来越多,寺庙就成了流民的避难所。

    京城的寺庙数量尤其多,来此伺机获取度牒的假僧人也多。找不到挣钱的路子,干脆混迹于市井,与另一个流民群体,乞丐,成为了京城治安的两个大难题。

    五城兵马司、巡防营,包括锦衣卫也不是不想严加管理,可是很多僧人已经和士大夫们混成了朋友,经常登堂入室以平级相称。

    做具体工作的士卒们谁也不敢确定某位犯了事的和尚有没有师兄弟啥的手眼通天,生怕抓了之后把自己也连累到,久而久之也就懈怠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要别搞出太大动静,全睁只眼闭只眼不愿深究。

    不是洪涛对民间疾苦不闻不问,而是眼下局面太乱,仅凭王安和张然的陈述已经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牵扯到朝廷的方方面面,远非皇帝出面几句话就能解决。

    况且现在没有精力去解决这类问题,和辽东女真、漠北蒙古、南洋西番比起来,京城的治安乱象只能算疥癣,不想放也得放。

    但眼下不管不意味着以后也不管,只要被洪涛记录在小本子上的人和事,要不就是需要报答的,要不就是优先消灭的。

    于是乎寺庙僧人有幸被选中了,不仅仅是不守祖风、不守戒律、逐步世俗化的问题,在土地兼并方面寺庙也名列前茅。还有通过与士人阶层交往,进一步渗透朝堂政治的趋势,每一样都站在了对立面上,避无可避。

    “奴婢有些话,万岁爷听了恐不喜。然万岁爷曾与奴婢多次讲过,有话就要当面讲,不说才是欺君,所以奴婢还是要讲……”情况介绍完了,皇帝没有咬牙切齿诅咒,也没要向寺庙僧人下手,让王安悬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目前朝堂里的局面很微妙,大致分成了三派。一部分官员对皇帝颇有微词,一部分官员觉得还能接受,一部分官员在静观其变,谁也无法占据绝对优势。

    假若皇帝要向寺庙僧人动手,微妙的平衡马上就要被打破,局面会迅速向着不利方面倾斜。不满意的会更不满意,部分还能接受和静观其变的则会持反对态度。

    但另一件事也让他心里很不安生,下午张然带着小太监们去做了什么能瞒过别人,却瞒不住掌管东厂的司礼监第一秉笔。

    不光在御马监,内宫十二监、十二库、十一房、八局、五厂、五门、四司,包括女官的六局一司里面都有心腹安插,凡有不寻常之事马上就会禀报。

    如此胆大包天可不是司礼监的主意,而是皇帝的授意。以此类推的话,司礼监里有没有张然的眼线也很难讲,如果有的话必然也是皇帝的授意。

    这倒没什么,太监群体相对而言要比朝臣们简单的多,有派系斗争也局限于后宫之间,皇帝属于超然地位,通常来讲不会被针对,只要没有谋逆的心思,即便被监控也不用太害怕。

    但当他听到御马监内应的汇报之后,还是觉得小心脏不停扑通,同时胃里也不太好受。皇帝居然让御马监去抓活人供小太监们练习杀戮,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先不提抓来的人是否罪该致死,实际上死一些泼皮无赖反倒是好事,免得他们整日里骚扰京城百姓,令人担忧的是皇帝的安危。

    蹴鞠队里的小太监们经过四年多的训练已经逐渐长大成人,身体和力气明显比一般太监强很多。以此充当护卫足够用了,要是再习惯了杀人,整天围在皇帝身边万一有点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自己已经和皇帝牢牢绑在一起了,一旦皇帝出了问题,继任者不用问也是福王。只需想一想太贵妃看自己的眼神,想改弦易辙绝无可能,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无论为了自己还是皇帝,这件事都必须提出来,且要得到明确答复。

    “你觉得朕不该草菅人命?”啰嗦了一大套,还满脸庄重,洪涛知道这位大太监又有想不通的环节,必然和下午的事情有关。

    “假僧人为患多年,死有余辜,万岁爷此举虽称不上为民除害也不逞多让,就算错杀一二于大义无碍。”王安摇了摇头,表示不介意皇帝多杀几个。

    “哦……那就是怕朕反遭其害?”这话说得很中听,于是洪涛又耐着性子继续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