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二百八十四章:狂热的外界(为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10,求月票)

第二百八十四章:狂热的外界(为盟主高山流水加更7/10,求月票)

    对于学术界来说,如果是其他人将一篇没有经过期刊审核的论文丢到arxiv上,哪怕是宣布自己证明了七大千禧年难题,也不会在数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引起地震。

    毕竟在如今的学术界来说,几乎很少有学者会将重要论文丢到arxiv这种预印本网站上,各大类型的顶级期刊更符合众多学者的选择。

    尽管期刊投稿有着各种条件限制,审稿时间长等各种问题,但能在顶级top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也代表着学术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如果能在《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这类神刊上发一篇论文,不管你原先是什么学历,现在都有资格进名校直接当教授。

    而像arxiv这类预印本网站,在很多学者的心中评价其实并不高。

    原因很简单,这类网站上鱼龙混杂,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

    不可否认的是,上面的确有一些很有意思或者价值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上面绝大部分的论文或者想法基本都是糟粕。

    没有同行评审,没有审核机制,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往上面传递论文和想法。

    而这种情况下,那些对学术很感兴趣,或者说对与他人争辩,自认清高,乐于否定他人、极端自信、宇宙第一、就是这样、不可能错误...之类感兴趣的‘民科’学者肯定会一蜂窝的往上面冲。

    别说是七大千禧年难题的证明了,就是大统一的证明理论,宇宙的究极形态理论什么的,他们都敢往上面塞。

    这种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严谨科学理论基础,全靠个人臆想的理论和想法,对于科学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价值。

    当然,有些时候,一些特别的想法和论文的确能带来灵感,只不过,相对比从各种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来说,这种概率实在太低了。

    所以很多学者都并不怎么喜欢arxiv这类预印本网站。

    但学术界最近几年出了个新的怪胎,亦如以前的佩尔雷曼一样,喜欢将自己的论文先丢到arxiv这种预印本网站上。

    如果是其他人也就罢了,偏偏这是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双奖得主。而且每次他丢上去的论文,最终都被验证成功,解决了各种世界难题。

    学术界对这位年轻大牛目前有一种说法,那便是这位大老丢到arxiv上的论文,几乎可以看做经过了同行评审的论文。

    至少,目前来说,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这位大老丢上去的论文没有一篇是有问题的。

    而现在,他又将手伸到了化学界和材料界,传上来了一篇解决锂枝晶难题的论文,这让学术圈不少人心头剧震,不少大老都将目光投了过来,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如果说,数学界和物理界并不是很清楚这篇论文的价值。

    那么后知后觉的化学界,材料界和电池界就完全不同了。

    锂枝晶难题对于锂电池行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在一些好友的邀请下,化学界,材料界和电池界的行业大牛将目光投向了这篇论文。

    米国,麻省理工学院中。

    98年的菲尔兹奖得主c·t·麦克马兰教授正坐在好友科弗代尔·尹诺克的办公室中,等待着对方阅读手中的论文。

    良久的时间过去,对方终于放下了手中的论文,随后迫不及待的问道:“这篇论文你从哪里搞来的?”

    麦克马兰教授好奇的问道:“难不成上面的东西是真的?”

    科弗代尔·尹诺克迅速回道:“你先告诉我这篇论文从哪里弄来的。”

    “arxiv上。”

    “这不可能!arxiv上怎么可能有这种级别的论文!”听到好友的回答,科弗代尔·尹诺克激动的反驳道。

    麦克马兰耸了耸肩,道:“的确是从arxiv上下载下来的。”

    “真没骗我?”科弗代尔·尹诺克狐疑的盯着好友。

    “有必要吗?”

    闻言,对面的科弗代尔·尹诺克一脸的怀疑人生,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这种论文为什么会丢到arxiv那种网站上。”

    麦克马兰疑惑看向好友,道:“这是我关注的一个数学同行弄出来的东西,不过我看不太懂,毕竟我研究的是数学,对化学材料什么并不是很懂,所以才拿过来给你看看。”

    “怎么样?这篇论文是正确的吗?”

    科弗代尔·尹诺克回过神来,深吸了口气,道:“从这篇论文来看,它的确有很大的可能解决了锂枝晶难题。”

    “至少,我没有从上面看出什么问题。”

    “当然,我会根据论文进行重复实验,看看它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效果。”

    麦克马兰询问:“重复一次实验的话,需要多久的时间?”

    科弗代尔·尹诺克:“不需要太长,如果做完整的电池的话,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测试,但如果只是验证这种人工sei薄膜是否能解决锂枝晶的生成难题的话的,三四个小时就足够了。”

    “材料什么的我的实验室里面都有,唯一麻烦点的是按照上面的方法制造一些人工sei薄膜出来。”

    “那你现在有时间吗?我想看看结果。三四个个小时我还是等得起的。”

    听闻只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就能验证,麦克马兰迅速问道,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论文是否正确。

    如果真要是能成功解决锂枝晶难题,那就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从数学到物理到天文学,再到现在的化学和材料学,还有他不懂的东西吗?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那些研究成果基本都是理论上的,而这次,可是应用层次的成果。

    从理论到应用,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科弗代尔·尹诺克点头道:“当然,我也想看看结果。”

    “毕竟如果锂枝晶难题真的被解决了,电池行业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

    .......

    发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事情,只不过是众多高校和研究所、实验室的一个缩影。

    在徐川将论文丢到arxiv预印本网站上后的几天内,随着时间的发酵,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篇论文,也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根据论文上的方法对整个实验进行复制实验。

    对于材料界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判断方法就是这项研究成果可复制。

    如果不可复制,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材料界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因为锂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公布论文的名字,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几乎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研究锂电池的高校或者实验室,都对这篇论文展开了重复实验。

    对于学术界来说,当某一个领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研究者都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说明它已经人尽皆知。

    而当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研究者都投入进去的时候,只能说这是最为让人疯狂的变革!

    锂电池领域的狂热,很快就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

    作为老牌知名米国科技媒体,也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tech(科技博客)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新闻。

    他们迅速安排了媒体记者来到了米国的顶级大学加州大学的圣塔芭芭拉分校区域,找到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黑格教授。

    这位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及导电高分子材料与器件及低维物理等领域的研究,被华国科学院评价为‘国际导电高分子研究的先驱’,在材料学方面有着巨大贡献。

    科技博客想要采访一下这位诺奖得主,看看他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当然,他们更希望搞个大新闻出来。

    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是很不错的热度。

    毕竟公开论文的,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徐教授,有史以来第一位诺菲双奖得主,自进入学术圈以来,对方的成就可谓数不胜数。

    更关键的是,这位徐教授公布到arxiv上的论文,都被验证成功是对的。

    如果这次能打破他百分百成功的神话,相信以这个为重点写一篇报告绝对很有热度。

    如果对方依旧成功了,以锂电池的热度,再加上百分百成功的重点,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流量。

    当然,他们必须要尽快抢先,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媒体同样在跟进此事。

    ........

    ps:晚上还有一章,求月票,求月票,这个月双倍月票的最后一天了,大家手上的月票投投啊,今天能到一千票,明天再加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