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多佛尔灾难(二)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多佛尔灾难(二)

    在突袭开始之后,德军的攻势几乎没有停滞过。每攻陷一块阵地,突击部队根本不做停留,只是稍许休整一下,补充好弹药并留下伤员,就立即投入下一场攻坚战。剩余的扫尾工作交给了后续的勤务与预备部队,这些被放在二线的部队不是因为战斗力不济,主要是手气太差,被司令部留在了后线。

    登陆集群的勤务部队的配备在德军里可以算得上豪奢,为了能够跟上那堆机械化和装甲部队的脚步,所有的后勤运输队全都放弃了骡马车辆,除了换装一批军用卡车,比如欧宝和奔驰,同时还装备了一大批的履带式运输车辆。以往德军中并没有这种类型的运输车辆,有那份功夫德国人全都去造大坦克了,所以这种车型全都是来自于缴获的装备。最普遍的装备是缴获自法军和英军的履带运输车辆,比如卡登罗伊德和维克斯通用运输车,还有法国的洛林与雷诺履带运输车,在法国战役中德军缴获了上千辆这些个头不大的小履带车。

    按照原本的历史,这些东西大都会被分配到各步兵师或者炮兵部队,被当做牵引车和运输车使用。德军步兵和炮兵们其实挺喜欢这些小巧玲珑但是功能全面的小装甲车,但是由于燃料补充困难加上保养修理问题,德军中的这些英法车辆随着后备零件的断绝而慢慢消耗殆尽。

    而现在,考虑到登陆部队的实际需求,对应英国本土的交通与道路情况,统帅部认为在登陆部队中配备这些履带化运输车辆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英国履带运输车,它们原本就是为了在英国本土机动而设计的,无论是车体大小与重量,完全适应英国本土的桥梁街道以及野外地形,有这些车辆支持,德军的进攻效率将会成倍的提高,对道路的依赖程度也会大幅度的降低。

    英国本土防御战略中最为关注的是对道路与桥梁的封锁。一旦英军破坏了公路和铁路,那么野外越野行军就是无法避免的选择。德军的运输卡车普遍缺乏越野能力,半履带运输车辆原本数量就不足,难以承担沉重的辎重运输任务。在相应的新型装备研发出来之前,这些小履带车正好填补了装备上的空隙。

    多佛尔外围战役中这些后勤车辆表现非常突出,不但能够紧随着步兵部队越野机动,随时补充部队消耗掉的弹药,并且还能快速安全的后撤伤员。如果不是这些车辆的装甲实在薄弱,加上投入一线作战容易与敌军同类装备混淆造成误伤,德军甚至想要把它们投入进攻作战中,因为这种万精油般的小车实在太好用了,啥地方都能插上一手。

    后勤部队和预备队担负起了清理战场的任务,英国人留给德国人的东西并不多,德军的攻势过于凶狠,为了追求进攻速度,大部分原本可以缴获的弹药和物资被进攻部队炸毁了,只留下了一地残骸和血肉模糊的尸体。

    英军防御部队原本的基数就不大。再分散到十几个防御阵地上,他们的数量连把阵地连成一线都难以做到。在占据优势力量的德军攻击下,这些阵地如同海潮冲击下的沙堡般快速崩塌,战壕内外到处都是奋战到死的英军士兵,德军的医疗兵在尸体堆里搜索是否有幸存的伤员,但凡还有口气的,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都获得了救助。

    在第一道防线上,英军损失了八百多名官兵,还有五百多人被俘,伤员却只占据了俘虏中的极少部分。德国突击部队下手很黑,一旦接上火几乎不留活口,那些俘虏也是及时举手投降才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同样,有两百多名德军士兵倒在了英军的阵地上。大多数都是死于敌军的机枪和坦克火炮。死于肉搏战的德军士兵反而不太多,却是出现了不少伤员。英国士兵的刺刀术算是他们难得的一项熟练军事技能,在没有枪弹的日子里,他们也就只能天天拿着木枪训练队列和拼刺。问题是这些菜鸟们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肉搏战,有些人甚至会在刺杀时习惯性的避开人体的要害,于是不少德军手臂与大腿中招。不过只要不伤及主动脉,那就只是修养几个月的问题。

    一些英军阵地抵抗的非常激烈,也不是所有英国兵都是菜鸟,里面着实有一些打过挪威和法国战役的老兵,这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幸运的避过了敦刻尔克战役的精锐战士,这次却没能躲过德军的攻击,其中大部分当场战死,还有一小部分带领着菜鸟们从前线突围,逃到了第二道防线。

    午夜过后,第一道防线被德军全线突破,与此同时德军对英军第二道防线的攻击也开始展开。一些德国突击部队杀红了眼,他们几乎是紧跟着撤退英军士兵的脚步冲到了英军的二线阵地面前。

    此时战斗早已经失去了它的突然性,第二道防线上的英军早就做好的作战准备严阵以待,所以德军的进攻部队遭到了顽强的阻击,由于进攻的德军与逃跑的英军士兵混杂在一起,导致防守方有些投鼠忌器,没有狠得下心进行无差别打击,所以等到德军进攻受挫开始后撤时,清点下来人员损失不算很严重。但是这也不能掩盖住被敌军打回来的耻辱,恼羞成怒的德军稍许休整之后,立即开始第二轮的攻击。

    实际上此时二线阵地上的英军数量并不多,连一线阵地的五成都不到,但是质量上却远远超过一线英军,因为这些阵地已经靠近多佛尔城区,是城市防御圈的一部分,这些阵地构筑的时间比较早,用料也很实在,其中甚至出现了钢板预制机枪堡这种高新科技。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德国步兵连拥有的火力是无法突破这种类型的阵地的,必须调动营或者团一级的步兵火炮或者反坦克炮支援才行。但是现在的情况与历史不同,德国步兵拥有了非常凶悍的反工事武器。

    德国步兵先是按照以往的打法,使用机枪和步枪远程压制住对方机枪火力,同时从侧翼开始向敌军阵地斜线突击,这种几乎横穿敌军阵线的突击动作看上去非常危险,但是却是非常有效的避弹机动方式,步兵很难瞄准这种距离和方位角同时不断改变的目标。这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

    机枪虽然可以威胁到德军的突击班的行动,但是他们同时也受到了德军方面的火力压制与干扰,德军的机枪数量并不比防御阵地上的英军少,而且更加机动灵活。这些射速惊人的通用机枪只需要换个枪架就能随意转换功能,重量轻巧随时都可以转移射击阵地。

    另外德军在火炮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英军的短板在此暴露无遗,他们缺乏任何一种重火力武器,部队里能够满编的炮兵武器只有各连排所属的迫击炮。但是却缺乏配套的弹药,德军的炮击和轰炸摧毁了驻军的大多数弹药库,现在这些守军手里仅有原本留存在各连后勤弹药储备里的半个基数,最终分配到各小组手里只有可怜的十发,其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用处的烟雾弹。

    德军精准的小口径迫击炮在夜间发挥的也非常良好,虽然威力不大,但短时间弹药投放量却极大,密如雨点有些夸张,但也和实际相差不远,这种威力与手榴弹相仿的小弹头实际造成的伤亡没有多少。但在守军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英军只能不断转移已经暴露的机枪阵地,扛着笨重的水冷机枪的英军机枪组在阵地上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德军的突击班往往在英军被短暂压制的空隙中突进到距离目标十几米的距离,此时威胁他们的除了对方的子弹,还有英军投掷的手雷。英国士兵并不需要看清目标,他们只要按照军官的指挥,拿着手雷往外扔就行了。虽然抛掷的远近距离不同,却能造成一大片密集的杀伤弹幕,足以阻止住大多数突击步兵的脚步。哪怕是精锐的德军,面对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卧倒躲避。

    不过这种情况不可能持久。只要给德军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们就能立即展开反击。所谓的钢板预制机枪堡在铁拳面前只是一个固定的标靶,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的通亮,根本就没有什么视野障碍。士兵们可以如同白天一样操作这种反装甲武器。不过为了获得更佳的命中率,他们往往会突进到五十米之内,甚至有直接突击到十几米之内的。不要小看德国步兵的单兵素养,他们在法国战役中不是没干过正面突破用聚能炸药炸碉堡的事情。在这个距离内对于铁拳来说,简直就是贴着脸攻击,英军的机枪堡和掩体随着一声声巨响四分五裂。德军士兵有时候会用手榴弹对着敌军阵地再补上一轮。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谁都不会认为还有人可以从这种攻击中活下来。

    德军同样大量使用了便携式的火焰喷射器,这种一次性喷火管给敌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它展示出的杀伤力。这种和人道主义背道而驰的恐怖武器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变成一个燃烧着的人间地狱。以往英军还能专门攻击背着喷火器的士兵加以阻止,但是现在这种便携式的武器体积不大,非常适合隐蔽,而且毫不影响携带者使用原本配备的武器,所以在攻击发生之前,很难发觉究竟是哪个德国兵携带着这种天杀的武器,但等到发觉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燃烧的火龙扑面而来。

    英军的第二道防线并不比第一道防线坚持的更久,在一片火光与爆炸声中分崩离析。德军突击群高歌猛进,同样未做任何停留,直接向着第三道,也是英军外围最后一道防线发起了总攻。

    第三道防线的坚固程度同样超越了第二道防线,其中出现了几座永固碉堡和炮台,但是这道防线表现的比前两道更加不堪,溃败的英军士兵带来了恐怖的消息,德军的新型武器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这道防线上的兵力原本就不足,虽然拥有让一线官兵羡慕的重炮,但是当战斗爆发时,却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是两回事情。防线上最核心的防御点是一座建造于十七世纪的古老炮台,历尽数代改造,屹立多佛尔城郊数百年岿然不动,拥有十几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外加一营精锐步兵保卫,堪称固若金汤不可陷落,历尽德军数次轰炸它都幸存了下来,几乎成了多佛尔不可战胜的象征。

    结果这座炮台在遭到德国步兵的攻击后连二十分钟都没能坚持下来,除了遭到德国重型步兵炮的干扰之外,德军步兵的铁拳与喷火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德国步兵冒着弹雨突进到炮台墙下时,战斗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德国步兵用铁拳炸开吊桥边的包铁木门,对着内墙的走道喷了一次火焰之后,就看到炮台顶端开始有人挥舞起了白旗。

    当第一道曙光从天边亮起,英军外围的三条防线已经全部被德军占领,此时多佛尔的城区完全展现在了德国登陆集群的面前。(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