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

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

    只有可以报复的情况下,才可以保护大明的利益,这就是万士和在皇极殿上,对着皇帝陈述的道理,柔远人是做不到的,一味的施恩于人那是仇,不是恩。

    大明在东方的连战连胜,拳打西班牙,脚踢葡萄牙…的总督府,总归是赢得了应该有的尊重。

    费利佩二世如果有更好的应对策略,绝不是如此低三下四的跟大明皇帝说,你再这样苛责,我就不跟你玩了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说出来,其实就是认怂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往来,哪有如此玩闹,但是费利佩要抱怨自己的不满,还不能激烈反对,引起大明的过度反应,他只能说这样的话,来让大明皇帝看到他的不满情绪。

    在后世,普遍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和大明的商贸往来是朝贡贸易的一部分,而现在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葡萄牙和西班牙用殖民的方式掠夺的财富,都被大明用贸易的方式掠夺了,白银代表着财富,而大明如同一个饕餮一样,来者不拒,鲸吞天下白银。

    “爱来不来。”朱翊钧对国书做出了如此的评价,他笑着对张居正说道:“他不来,我们就去,总之,泰西的银子是咱们大明的,他费利佩在新世界掠夺的白银,也都是大明的!”

    银子大明来拿,骂名费利佩来担,这就是朱翊钧的态度。

    他爱来不来,不来也没关系,大明的环球商队,会把银子从四海八方带回大明。

    之所以如此态度,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明现在的白银流入形成的堰塞,需要时间去疏浚,这第一个大关,每年的银币产量必须要突破,否则白银流入持续推高,势必形成新的堰塞。

    所以两国关系是否会从友邦走向敌对,对大明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哪怕是降低一些白银的流入,短期内对大明也是好事,大明的远航商队是仗剑行商,从来不是奢求对方的允许和怜悯,强悍的武力,是商品、白银的第一保障。

    “陛下,大明的城里只有15%的人丁,而大明的乡野之间有120%的人丁,白银向乡野疏浚,是一种必然,提高银币产量,迫在眉睫。”张居正这次到通和宫,既是要呈送礼部送到内阁的奏疏和国书,更是要和陛下谈一谈货币政策的问题。

    大明需要更多的货币,现在白银短缺。

    大明居然拥有135%的人丁,这多出来的35%自然不是张居正数学不好,是大明的隐丁,乡野之间是隐丁的重灾区,而银币和通宝,就是大明朝廷调节社会各阶级矛盾的重要抓手。

    “格物院那边已经尽力了。”朱翊钧对这件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世界是物质的,需要用物质去解决问题,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哪怕朱翊钧给格物院更多的压力,也无济于事。

    格物院的五经博士们,真的已经拼命的改进液压技术,更快、更好的制造更多的液压轧印机,可是这都需要时间。

    兵仗局制币厂和大明宝源局铸炉在持续不断的扩产,就是为了更多的货币,解决大明根深蒂固的钱荒问题。

    “十一年了,钱荒问题仍然没有任何舒缓的样子,甚至愈演愈烈。”朱翊钧揉了揉眉心,白银越多,发展越快,则货币的需求越大,货币的数量相比货币的需求差距在增大。

    白银堰塞在制币厂之前,制币厂在快马加鞭的赶工生产银币,但是天下对银币的缺口在增大,这其实是朝廷失能的一个表现。

    “陛下,其实有個办法。”张居正低声说道:“内帑不再对外释放白银就行了。”

    “这不是胡闹吗?银子不流通就是个死物,它不流通还有什么意义?”朱翊钧一摊手,眉头紧皱的说道。

    张居正这个提议就离谱,入内帑的白银,每年在增加,朱翊钧这个皇帝不释放银子出去,那才是天大的恶事,白银埋在猪圈里,不再是个比喻,而是现实了。

    “发钞。”张居正俯首说道:“内帑的白银就是大明钞法的底气,户部之前发行的五十万贯吕宋通行宝钞,得到了认可,反应是极为积极的,借着这个机会,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吧。”

    户部的钞法在听了皇帝的话之后,发行了五十万贯,这一批纸钞顺利的抵达了吕宋,并且得到了认可,不认可也没办法,吕宋也钱荒。

    吕宋有十一个大铜山,每年产出超过千万斤的赤铜,但是这些赤铜都流向了大明用以铸钱,皇亲国戚的国姓爷更在乎大明朝廷对吕宋总督府的看法,目光并没有过多的看向吕宋,吕宋缺钱缺的厉害。

    而且最关键的是,至高无上的、重信守诺的大明皇帝承诺,所有的宝钞都可以兑现,同样起运到吕宋的还有崭新出炉的二十万贯铜钱,这些铜钱就是准备金,而每年吕宋可以留存一百万斤赤铜用于储备。

    吕宋思不能自己铸钱,赤铜是准备金,可以起运腹地用于铸钱。

    铸币权是大明朝廷的权力,私铸者死,如果让大明朝廷的爪牙,那些个海防巡检发现了私铸,恐怕会引起信任危机,所以吕宋对于私铸之事查的非常的严,一如滇铜不在云南铸钱,而是到湖广一样。

    大明现在白银越多货币的缺口越大的困局,其实是朱翊钧一手造成的。

    大量白银进入了内帑,朱翊钧不把白银埋在猪圈里,内帑将这些白银大笔大笔的投资,南衙遍地都是皇庄,全都是皇帝的桐园、织造局、铸钱炉、木工作坊、铁匠作坊,光是造船厂的产业链,陛下就下了1000万银的重金,还有就是南洋种植园也是重金打造。

    这些投资,带来了发展,造成了银币缺口进一步增大,陛下这里收紧投资,那大明对货币的需求,自然会降低。

    同样,发钞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大明目前的窘境,而内帑海量的白银,就是大明发钞的底气,这就是张居正想到的唯一办法,或许,它不是最好的,但是是目前最合适的。

    “不行,户部有《宝钞锚定疏》将这个问题描述的非常清楚且明白,现在发钞,锚定物不足。”朱翊钧立刻否定了张居正的提议,发钞时机未到。

    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不是什么事都是时机到了才要去做,有的时候夹生饭该吃也是得吃。”

    大明帝师自然是愿意等时机成熟了再推行钞法,但世间的事儿大抵都是如此,世势不会等你准备充分了再发生改变,君子当然要三思而后行,同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大明钱荒的问题已经经过了充分的讨论,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再等等吧,先生,大明现在承受不住再次失信于天下了。”

    “只要陛下在,就不会发生。”张居正十分肯定的说道。

    他之所以如此主张,完全是因为陛下,换做嘉靖。隆庆年间,他提都不提钞法,正如密疏法,用得好就是治国的利器,用得不好,就是天下祸乱的根源,明明地方已经向着藩镇化蜕变,大明纠错力量奏闻朝廷,而巡抚总兵在密疏里抵赖,甚至是诋毁,那恐怕安禄山和唐玄宗的故事会再次上演。

    密疏法用不好,纠错力量会在密疏法下失效。

    张居正认为陛下的信誉再加上海量的白银,足够推行钞法了,从会同馆驿的承兑汇兑业务上去看,大明民间对朝廷、对陛下已经普遍信任了,南北货物的对流,多数的商人选择了会同馆驿的承兑汇兑,毕竟携带大量白银,确实不太方便。

    更加方便的记账货币——汇票,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朕也是个人,先生不要把朕想的太厉害,大明新政有今日的局面,是万夫一力的结果,朕只是一个船长,在某些时刻也要做出些迫不得已的选择的。”朱翊钧摇头说道;“自下而上,是先生教给朕的。”

    知行合一致良知,矛盾相继释万理,矛盾说主要就是让人看待问题要看待它的两面性,不能只看好处,不看坏处,这就是矛盾说的根本方法论。

    朱翊钧的确是皇帝,而且如日中天,如太阳高悬于九天之上,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涉及到万方黎民时,格外的谨慎,过分炙热的光芒,会把秧苗烤死的。

    多数时候,朱翊钧比张居正要更加激进,但涉及到百姓二字,朱翊钧就变成保守派。

    张居正见陛下圣意已决,知道再说下去也没什么用,这些年来,总是陛下在说服他,他思索了一番后说道:“那就减少一些投资,就能减少货币的需求了,给工匠们一点时间,让他们疏浚一下白银的堰塞吧。”

    “停止投资朕可以答应,但是这些白银不再堰塞在民间,而是堰塞在朕的内帑里,朕于心不忍,不如这样吧,投资可以收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把白银流入百姓的手里,比如从京畿出发前往绥远、辽东、北平行都司等地开荒,给安家银,比如京开驰道、津密驰道这些驰道的劳动报酬等等支付。”朱翊钧的意思是继续投资。

    但是换一个重心,换到驰道之上,直接的白银投入,虽然白银的流通性不佳,使用不便,但也是当下最好的货币了,不比大明宝钞强得多?

    “通衢百货,那还是增加了货币的需求。”张居正眉头紧皱,陛下喜欢赚钱,也喜欢花钱,而且不是在修皇陵,不是在个人奢靡,而是喜欢大工鼎建。

    这的确是他主张的分配论里的基本观点,朝廷要负责向下分配,向下分配就是调节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向下分配就能改变强人身依附的生产关系,向下分配就能让大明经济更上一步,蜕变为商品经济。

    普遍受惠是分配论的基本主张。

    “也是。”朱翊钧思索了许久终于确信的说道:“那就暂缓投资,等大明御制银币产能上来再谈吧。”

    有银子却花不出去,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白银堰塞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险的事儿,尤其是对于处于历史转折中的大明,这个堰塞湖一旦出现了决堤,就是毁天灭地的景象,而能够扛得起这么多白银的,只有大明皇帝本人。

    白银堰塞这个巨雷,就只有皇帝本人能扛得动了,其他任何人或者集体,被这么庞大的白银压住流动性,都是一件不堪重负的、天塌地陷的大事。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

    朱翊钧这一次选择了保守,不行钞法的同时,不再额外进行投资,意味着大明对货币的需求不会再出现一种可怕的增长,同时,各大官厂、各大工兵团营,安置穷民苦力,等待着银币和通宝的增多。

    保守不一定是错的,保守的策略有助于大明国朝的稳定。

    在朱翊钧确认了大明需要减少白银流入的同一时间,索伦开始北上,他已经等不及去京师面圣,询问陛下了,陛下为何抛弃了友邦,选择了里斯本。

    当然他入京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一艘画舫,带着一众使者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天津,负责接待索伦的是两位鸿胪寺少卿,高启愚和徐九皋,还有费利佩遣明特使黎牙实。

    黎牙实的打扮已经成为了儒袍,带着一个方巾,而不再是传教士的打扮,他又不准备回去,所以积极融入了大明,而且融入的还不错,至少作为特使,他没有遭遇到普遍的歧视。

    大明任用胡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有专门的官职,叫鞑官,鞑靼人归降后,以汉姓汉名行事,比如恭顺伯吴允诚、后军都督佥事柴秉诚,归诚的旧元军则叫做达军,归顺的胡人叫达民、达达、边民等。

    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归诚鞑靼人就超过了六十万人,而永乐年间则是又有四十余万归诚,而万历年间,大明击破了土蛮汗、俺答汗后,又有六十余万的边民归诚,对于胡人,大明也有稳妥的安置办法。

    虽然黎牙实长得有点怪,但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多么的困难。

    “这是什么东西?!”马尔库斯看着在驰道上奔驰而来的一架铁马拉动的马车,惊骇无比的说道。

    马尔库斯每年都会来一趟,索伦已经是第二次来华,而约翰哈里森则是第三次,大明、葡萄牙、西班牙,餐桌上的三位饕餮食客准备把英格兰一脚踹下餐桌,属实是让英格兰为难,约翰这次过来,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大明的谅解或者是合作。

    多次来华的马尔库斯都没见过这玩意儿!

    “蒸汽机,在万历七年就有了的东西,因为技术有限,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大明民间管这个东西叫铁马,拉着车跑的铁疙瘩。”黎牙实看着呼啸而来的铁马,感慨万千的说道。

    蒸汽机的原理、构造、工作原理,都是在杂报上,是讨论的极为热切的话题,原理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这东西,黎牙实不相信泰西能造出来,最少也要给泰西再掠夺式发展两百年,才有可能催生出这种怪物来。

    “那你为何从不翻译这种技术上的东西?!”索伦看着冒着白烟滚滚而来的铁马,立刻就明白了这东西的可怕。

    黎牙实看着索伦,摇头问道:“翻译了就能造的出来吗?况且,这东西原理简单,但是它的制造,核心的秘密,都在内署所属的兵仗局和皇家格物院,是我想要刺探,就能打探的到的消息?”

    “大明在很多方面很开放包容,在很多方面又非常的保守和封闭,比如这个十六匹马力的铁马,就是皇家格物院最新改良过的产物,看都看不明白,更遑论仿造了。”

    蒸汽机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控制气压,如何控制蒸汽的流速,曲杆飞轮之间的机械结构、动密封、以及气缸的制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杂报上不讨论的内容,或者说是杂报的笔正们都不了解的事儿。

    就是把讨论的杂报,都翻译一遍,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什么都得不到。

    工程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以大明举国之力,大明皇帝创办了格物的最高殿堂,皇家格物院,花费了重金,才最终捣鼓出来的东西,其应用的场景,还需要驰道去实现。

    如果没有驰道,铁马也就是开矿的时候,能够节省一些人力罢了。

    泰西根本没有应用的场景,因为在泰西,也是人力比畜力还便宜,畜力比机械力便宜,大明每一匹马力的售价高达157银!需要抽水水就捕十个奴隶,饿死了再捕就是了。

    泰西普遍蓄奴,在新世界在殖民地使用的是奴隶制,缺少劳动力只需要捕奴就完全可以了,哪里需要用这种昂贵的铁马呢?

    也就是大明可以如此的奢侈制造这种可怕的机械了。

    当时蒸汽机只有一匹的时候,大明内外也是普遍质疑,格物院捣鼓了个玩具给陛下玩乐,臃肿而庞大的机械结构、震耳欲聋的咆哮、不停震动的蒸汽、黑烟滚滚的怪兽,结果最后就相当于一匹马的力气,可不就是个玩具吗?

    那时候陛下说,现在的蒸汽机还是个玩具,它还是个婴儿,不能指望他做什么。

    而现在终于开花结果。

    “那也应该翻译!”索伦十分生气的一甩手,舟车劳顿再加上海上的颠簸,让他情绪波动十分的剧烈,一方面感慨大明的强大,另一方面则是担忧此次行程的最终失败。

    他不确信自己能不能完整的表述费利佩二世的愤怒,因为亲自抵达才能知道大明的日新月异,索伦已经在松江府见到了那艘遮洋的游龙号,还有武装到了牙齿的飞云号。

    索伦非常的焦虑,所以无缘无故的对着黎牙实发起了脾气。

    黎牙实并不恼怒,而带着所有的使臣上了车。

    “呜!”蒸汽机的汽笛声忽然传来,吓了所有使者一大跳,这个有些悠远的、带有十足力量的声音,冲击着所有使臣的耳膜,同样也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产物,在哐嗤哐嗤的声音中,迷失了自己。

    这一路上,他们看到了通惠河上无数几近被压入了水下的漕船、见到了连绵不绝的民舍、见到了喊着号子的纤夫拉动着船舶、看到了络绎不绝忙碌的大明力夫、看到了一个个货郎挑着午饭和冰镇过的大碗凉茶在售卖。

    他们见到了这辈子最多的人,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相比较去年,今年的大明松江府、大明京师更加的繁华。

    黎牙实在车上,并没有和索伦过多的交流,他一直等待索伦、马尔库斯、约翰哈里森等人下榻了会同馆驿,才找到了索伦,关起门来说话。

    有些事人太多就不方便说,尤其是索伦刚刚舟车劳顿,情绪在最激动的时候,就更加不便多谈。

    现在索伦看起来冷静了下来。

    黎牙实看着有些失魂落魄的索伦,笑着说道:“十六匹的铁马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就是为了震慑使者,所以皇帝才特意派了一辆过去,大部分的铁马还在北土城到西土城再到大兴县南海子之间进行测试,不用如此的担忧。”

    “正如你所见,大明远比我们泰西繁华,他们最大的城池,现在有两百万人居住,就在你的眼前,你亲眼所见。”

    “在东华门那边,大明在建一个三十多丈的高楼,用于报时,建成之后,整点报时,在城外都能听到。”

    “还需要我多说什么吗?我们国王殿下的愤怒,我非常清楚,但我无法去说服大明礼部的官员和陛下,去更加优待我们。”

    “安东尼奥穿上了五章衮服,那看起来不伦不类甚至有些滑稽,但就是那身他用俯首称臣的换来的衣服,让他坐稳了国王的位置。”

    索伦呆坐在那里,愣了许久许久,才开口说道:“是的,其实我们在等,在等葡萄牙反对安东尼奥的人把他推下王位,费利佩殿下的愤怒,主要是因为里斯本大量货物的集散,给葡萄牙带来了财富,也让安东尼奥获得了人心。”

    “你知道的,安东尼奥只有平民的支持,现在他拥有了货物集散的权力后,就拥有了贵族们的支持,现在葡萄牙已经从一盘散沙变成了一个整体,殿下的图谋,很难做到了。”

    “唉。”

    索伦说明了费利佩二世愤怒的根本原因,还是对葡萄牙的图谋,费利佩在议和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打算,而是如同一个冷静的猎人,在静静的等待着机会到来的那一天。

    结果费利佩没有等到机会,反而等到了安东尼奥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本就拥有平民支持的安东尼奥,再加上贵族们的支持,费利佩二世清楚的知道,可能再也无法拥有葡萄牙了。

    暗杀,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整个辛特拉王宫的安防,都是由大明方面的缇骑们负责保护,这些缇骑来自于墩台远侯和海防巡检,擅长刺探情报的他们,知道如何防备渗透和暗杀,他们都是葡王的铁林军。

    在有了大明的庇佑之后,安东尼奥的王位愈发的稳固了。

    “能怎么办呢?”黎牙实看着索伦低声问道:“伱们说服殿下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吗?如果可以说服的话,那就还有的谈。”

    “那怎么可能?殿下是不可能答应的,殿下又不是安东尼奥,没有任何路可以走,只能寻求东方大国的庇护!”索伦立刻回答道。

    西班牙的自治公国的贵族、还有官僚,还有教廷,还有哈布斯堡家族,都不可能答应的。

    费利佩若是肯答应,那才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费利佩二世和一无所有的安东尼奥根本不一样。

    “所以,大明政策倾向于安东尼奥,也是必然啊,至少在名义上,葡王安东尼奥是陛下分封建国。”黎牙实解释了大明政策倾向的原因。

    自己人,待遇肯定不一样。

    其实大明也没有把安东尼奥真的当作是藩篱性质的藩属国,而是看作简单的政治羁縻,比友邦更深一层的外交关系罢了,否则皇帝给安东尼奥的战争借贷,也不会那么高的利息了。

    现在多了一点经济羁縻,一年一趟的远洋商贸,关系也没有多么的深厚。

    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关系,都让费利佩二世投鼠忌器,如鲠在喉,表达愤怒宛如儿戏一般。

    “你听说鲁伊·德吗?”而黎牙实此行的目的,正是说服索伦不要和大明交恶,他找到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果阿总督府总督梅内塞斯派遣到大明的使者,鲁伊·德。

    “一个很有名的勇士,他是一个忠诚的信徒。”索伦点头说道。

    “他成为了一名殉道者,在马六甲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他正在京师作为使者出使,他曾经为了信仰为了果阿,在文华殿上咆哮,触怒了陛下,但最终陛下饶恕了他,可最终,他没能饶恕他自己。”黎牙实试探性的问道:“你要去他的坟前看看吗?大明安葬了他,并且为他树立了墓碑。”

    因为不知道鲁伊·德的过往,墓碑上只有他两次出使大明的记载。

    “所以,我劝你不要在文华殿上冲撞陛下,除了受罪之外,不会有其他的收获,我讲到了他,是为了告诉你,大明或者更加确切的说,大明皇帝想要的东西,没人能够拦得住。”黎牙实再次陈述了他的观点。

    触怒大明皇帝,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这不是神罚,也不是天谴,是人间帝王的愤怒。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