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的路线注定失败,他看起来给了农户活路,只收三分之一的年供,又给了足轻活路,大力提高了足轻的待遇,以此来代替武士阶级对武力的掌控,这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给了他强横的军队、充足的粮饷,和数次突破包围网的军事奇迹。
但却做不到一点,那就是将军事成为政治的延伸,无法收束暴力,他手中的暴力,仍然是无序的。
织田信长做过无数次的尝试,他修建安土城,代替京都成为政治中心,让自己成为实际上的倭国天皇,也就是天下人,进而布武天下,他的一步步都是在不断的推高军事的重要性,反而让军事成为政治的延伸,越发的困难。
压舱石当然要足够重,才能让大船稳定的航行,而不会被大风和大浪掀翻,但不断扩大的压舱石,最终会让倭国走上一条穷途末路,那就是穷兵黩武。
无论是织田信长,还是他的继任者,都会陷入这个困境,最后不得不绕回原来的路径,成立幕府,地方自治。
倭国现在的乱象,其实中原也曾经历过,那就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五代十国,那是个黑暗的时代,晚唐五代十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那就是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秩序?哪来的秩序?有的只有杀戮,看似意气风发的一句话,其实背后是对失序的无限推崇,似乎只要失序就可以成为人上人,但其实失序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朝不保夕的受害者。
说出这句话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在接连战败下,兵强马壮的优势尽失,最终被石敬瑭的晋军所杀。
五代十国的底层武夫结成了利益同盟,威逼他们上官和武将,逼迫上官养寇自重,或者干脆谋反,这些底层武夫们不仅杀不肯配合的文官,连不愿意入伙的低级武将,甚至是节度使一样被杀,所谓的‘下克上"是常态。
自黄巢攻破长安,天下失序之后,到柴荣夺取了淮南,有鲸吞天下之势的时候,被手下兵变所杀的节度使共有十七人,薛能、支祥、高浔、李可举、朱玫、高骈、王重荣、李克恭、刘建锋、王珙等等。
在晚唐五代十国那个年代里,下克上蔚然成风,就连节度使,一方藩镇这样的当家人都是如此朝不保夕,可想而知百姓们是何等的凄凉。
诚然这种武德充沛带来的就是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职业化的军队,士气高昂而且作战凶猛,步兵克重骑这种打法,在其他时间只有精锐才能做到的事,在五代十国,比比皆是。
代价呢?代价就是中原丢掉了燕云十六州,为了出头,任何东西都可以出卖,为了当天子,连儿皇帝也在所不惜。
代价就是这些军兵们,会把他们经过的一切地方吞噬,暴力完全失控的模样,就是五代十国,这些牙兵没有任何道德可言,生灵涂炭。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没有任何一点点的美好可言。
直到柴荣进入了淮南,有席卷天下的事态,军事被纳入政治的延伸,就成为了最大的政治正确,赵匡胤终于将其彻底收束,才算是总结了五代十国的乱象,暴力终于从完全失控,变得可控。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驴车战神赵光义,接连的战败,只能走向兴文匽武。
两宋的党争基本围绕着赵匡胤主张的革故鼎新和赵光义主张的祖宗成法之间展开,但凡是变法革新,就会伴随着强军,但凡是守旧反攻倒算,都伴随着重文轻武。
两宋的暗弱,大宋只能兴文匽武的罪责,是赵光义导致的,他战败后,太害怕被人武力伐上,取代位置。
随着时间的流逝,承平日久,人们逐渐忘记了暴力完全失控的恐怖,进而就无法理解和体会赵匡胤的价值了,但大明也有类似的顾
虑和担忧,那就是客兵的安置。
即便是以客兵起家的戚继光,都反对裁撤军屯卫所,并且要维系军屯卫所的力量,组建京营的方式来强军,为的就是防止暴力的失序,将暴力仍然纳入秩序的范围之下。
上报天子,是历朝历代练兵都会喊的口号,但下救黔首,军队对黔首有拯救义务,到明末时,只有戚继光这一家。
现在的倭国就处于暴力完全失控的状态,而织田信长给足轻极高的待遇,得到了强横的军力的同时,意味着暴力进一步的失控和道德的沦丧,织田信长也好、丰臣秀吉也罢,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下克上就是必然,而且会泛化,只能化身为战争机器,不断的发动战争,最终在战争中毁灭自己。
这就是徐渭对倭国眼下态势的分析。
中原的历史很长很长,很多事情,都是付出了数以千万计的人,用流血牺牲才换来的教训。
织田信长要查清楚自己身边的内鬼是谁,没有发动战争,而毛利辉元却派出了叔父进攻,与此同时,他联袂几个大名,准备继续对织田信长联合绞杀,这可能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但大明又可以卖火器和火药了!
火器是暴利,尤其是战区。
徐渭的奏疏走水路抵达了完全解冻的渤海湾,大明皇帝在次日就收到了徐渭的奏疏,与其说是奏疏,不如说是东征见闻,其中的宝钞卷,对大明极为有益,厚厚的六卷书,让朱翊钧爱不释手。
「织田信长和毛利辉元谁赢谁输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明会赢。」朱翊钧看完了徐渭的奏疏,笑的格外开心,赚钱的时候,当然要开心了!他可是刚刚割肉700万银作为京开驰道的启动资金,一里高达9800两银的造价,让朱翊钧这个京师第一阔少都有些肉疼。
现在银子可以从倭国身上赚回来了,如同一个饥渴的吸血鬼,终于逮到了大血包,那自然要狠狠地吸上一大口,回回血。
京开驰道,由倭国赞助,倭国收获了了大明皇帝的诚挚感谢,当然也只有感谢,甚至连口头感谢都没有。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大明可以控制倭国内战的胜负天平,让他们维持在一个似乎只要更用力一些,就能消灭对方的地步,进而大发横财。
大明是生意人,只需要仗着商品优势做生意,抢?哪有发战争财快。
大明不必亲自下场作战,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控制火药的流出,就能让他们彼此的血流干。
万历四年,毛利辉元和织田信长开始了直接冲突,而这次冲突的核心是京都出海口大阪湾的制海权。
第一次交锋时,毛利辉元凭借着自己倭国第二水师的超然地位,六百条船的规模,全歼了织田水师,把织田信长完全堵回了京都,而且毛利辉元更进一步占领了石山本愿寺,石山本愿寺在京都御所天皇住处二十里的地方,可以说将一颗钉子扎在了京都。
一旦织田信长再次战败,天下人的位置,就是他毛利辉元!
时隔两年,织田信长在伊势国生产了6艘安宅船,配有六门火炮的安宅船,击败了毛利辉元不可一世的水师,至此毛利辉元彻底失去了大阪湾的制海权。
博弈的重点是制海权,而织田信长依仗的就是装有六门火炮的安宅船,毛利辉元也有炮,但是火炮的发射是需要火药的,倭国没有硝石,只能靠着厕所墙上的白霜一点点的去收集,这对战争而言,那点白霜连塞牙缝都不够。
现在,毛利辉元不用担心了,他拥有了珍贵的火药用于战争,只需要在石见银山不停的采挖白银,就可以换到了,同样,织田信长也可以用白银换取火药。
那么火药的数量,就成为了战争胜负的关键。
作为紧俏的货物,大
明涨一点价,合情合理,因为需求变得旺盛,供应不变,那价高者得,是市场规律!
「打起来好!打得越热闹越好!」朱翊钧笑意盎然的批复着徐渭的奏疏,能赚银子的总督就是好总督,朱翊钧写了四百多字,主要是叮嘱徐渭等人,看热闹归看热闹,但不要引火烧身,遇事不决先跑再说,不必非要做一个殉道者,大明不需要殉道者,只要倭国人胆敢发动对长崎总督府的进攻,大明水师必至灭倭!
这是大明皇帝的承诺。
当然还有朱翊钧对他们的期盼,可以先把火药涨价个十倍试试,如果不行就涨价二十倍,涨五十倍,一百倍,都可以。
战争期间,那都是越贵越买。
打输了那才是一无所有,打赢了才能赢得一切。
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臣有愚见。」
「讲。」
冯保低声说道:「这个毛利辉元此时迫不及待的发动战争,是不是为了吸引织田信长的主注意力?让织田信长无法顾及寻找身边的叛徒,只能把心思都用在战争之上,然后,这个叛徒,内鬼,在关键时候,来那么一下子!」
「一锤定音!」
冯保右手握拳,狠狠的砸在了左掌之上。
朱翊钧连连点头说道:「你是懂阴谋诡计的,正面无法击败织田信长,那就从背后突破,一旦军事开始调动,水就会彻底变混,这个时候,只要织田信长有一点点疏于防备,就会被杀,打不过织田信长,就用阴谋诡计。」
「这也是朕一定要防范的事儿,戚帅说,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过分的傲慢,否则就会战败,朕理当以此为戒。」
「啧啧,这个织田信长身边处处都是危险。」
冯保左右看看又低声说道:「陛下啊,臣怀疑,这个织田信长身边全都是叛徒,不仅仅一个明智光秀,他手下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恐怕都是叛徒,否则这个足轻,绝无可能拿着火铳出现在织田信长的五步之内。」
「你的意思是,织田信长的身边,已经都是叛徒,而且人心思动了吗?」朱翊钧一愣。
冯保俯首说道:「是的,织田信长是打出来的天下人,能出这么大的纰漏,决计不是什么一个人明智光秀能做到的,其他人都在冷眼旁观,等着织田信长死后,好摘了他的桃子,这种戏码一旦上演,就是反反复复。」
冯保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这就要说到万历元年的那次刺王杀驾了,事后冯保越想越不对劲,一个廊下家的陈洪,怎么能把刺客送进宫的?显然有很多人在冷眼旁观,知道或者是不知道,都在等,等皇帝被刺杀后,他冯保倒血霉。
皇帝死不死无所谓,皇帝不死,冯保保护不利该死,皇帝死了,反正还有一个更小的潞王,可以继位,继续维持主少国疑的格局。
所以,当初是真的危险。
「那这个织田信长,恐怕逃不过被刺杀的宿命了。」朱翊钧思索了片刻,确定了冯保说的很有道理。
下克上的普遍共识存在,倭国这种场面就会不断反复的上演,永无休止。
朱翊钧并不打算做什么,织田信长是倭国猛男,他是从尾张大傻瓜一步步走到了天下人的位置,并不是个傻瓜,冯保能看明白的事儿,织田信长这个当事人早也已经想明白了。
「海总宪制定了鼎建大工反腐的流程,这个做得很好,而且非常的新颖,值得登在邸报的头版头条上。」朱翊钧拿出了海瑞的奏疏,颇为开心的说道。
海瑞结合自己多年的反复经验,拿出了一套可以执行的反腐流程,大抵和王崇古说的一样,就是抓大放小,抓大放小,不是说放弃了对卡吃拿要的追查,默认这是行业的规则。
吃点喝点拿点,只要在‘合理的损耗"范围之内,不过分的追究,卡吃拿要也要反,但也是限制过分的权利寻租,导致工程质量出问题,主要手段集中在追责方面,鼎建大工,不出问题则罢了,出了问题,所有人都要吃处罚。
抓大,则是主要集中在层层扑买和转包之上,这是鼎建大工里,最大的问题,而且卡吃拿要的绝大多数场景,就发生在了层层转包的过程之中。
「陛下,要不召见王次辅问问?反腐抓贪这个事儿,王次辅有独特的见解。」冯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海瑞这个办法,已经很完善了,但还是找个大贪官问问,好不好用才是硬道理。
朝里有大量贪腐经验的只有王崇古了,让王次辅结合自己丰富经验把把关,就很有必要了。
能把王崇古这类的大贪官给反了,那才是好制度。
一个政令在推行之前,多多征集各方意见,群力群策,未尝不是一个完善政令的办法。
「好,宣王次辅吧。」朱翊钧认为很有必要。
王崇古一直到傍晚的时候,才到通和宫觐见,他又在西山煤局,主持水肥生产之事,水肥的效果很好,超过了预期,在一些地块,发生了烧苗的现象,不是稀释的比例不够,而是当地的田地本就肥沃。
「王次辅这精神好了许多,宝刀未老,精神矍铄。」朱翊钧打量了一番王崇古,他看起来状态真的很好。
王崇古连连摆手笑着说道:「糟老头而已。」
「陛下这个水肥好啊,那些个煤矸石也能用于水肥,而且烧焦的过程也能治水肥,当真的生民利器也,大明的田都需要轮耕,就是种一轮庄稼,就必须种一轮豆子养地,土地荒废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这个水肥真的能推而广之,这不等同于大明多了一倍的田吗?」
「简直是想都不敢想啊!」
王崇古说起水肥来那就是滔滔不绝,他最近一直在忙这件事,种豆子养地是堆肥不够的无奈之举,如果堆肥充足,也可以不种豆子,但堆肥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只能种豆子养地了。
这玩意儿要是被用的到处都是,大明田亩等同于翻了一倍,这什么概念?
大明要统一全球,王崇古都觉得不是问题!
王崇古不是那种病态的亢奋,而是找到了要做的事儿之后,那种由内而外的振奋,朱翊钧能感觉到王崇古在躲避,在躲避过去的自己,用繁忙的工作麻痹自己的思索。
「朕知道,朕知道。」朱翊钧示意王崇古不用那么兴奋,他拿出了海瑞的奏疏,交给了冯保说道:「次辅给看看,把把关。」
海瑞的道德很高,这也是他的缺陷,他对这些事儿,不怎么了解,只靠骨鲠正气,是办不了事儿的。
王崇古看完了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海总宪这套办法很好,但是有一个缺陷,是他没有注意到的。」
「哦?仔细说说。」朱翊钧立刻很有兴趣的说道。
「陛下,臣举个自己的例子吧,如何掏空大同府府库。」王崇古思索了再三,决定以自己为例子,好好讲讲海瑞这封奏疏里,欠缺的地方。
「陛下,大同以前位于边方,需要修长城,也需要修营堡来点烽火示以敌情,还需要修建城墙,这都是边方的鼎建大工,当然了不是边方,也有可以修的地方,比如这个疏浚水路,营造庙寺之类的事儿。」王崇古开始了自己的讲解。
「总之就是营造。」
「需要朝廷拨一笔银子,否则这鼎建大工做不成,但朝廷财用大亏,就需要地方去想办法,地方也穷的叮当响,这个时候,就需要拆借,日后慢慢去还。」
「拆借就得
找钱庄,一般都是找最大的钱庄,最大的钱庄是没办法拒绝的,就只好拆借,即便是县衙,也有地方乡贤缙绅可以拆借,本来,一个只需要五万银就能做成之事,这个时候,因为层层扑买的缘故,可能就需要二十万银也打不住了。」
「那朝廷给了五万两银子,这个时候,就需要拆解十五万银。」
朱翊钧眉头紧锁的说道:「不对啊,此项只需五万银,朝廷给了五万就可以做了,还要去拆借?!」
王崇古叹了口气说道:「所以要杜绝层层扑买,这就是亏空的最大根源,卡吃拿要反倒是一点点,但凡是反贪抓贪,抓着小事不放,而不抓大事,那就是避重就轻,借着反复抓贪,谋取私利罢了。」
「你好像在说高拱。」朱翊钧立刻听出了王崇古这话音里的意思,张居正是不反复抓贪的,大明反复抓贪的就两个,一个是高拱,一个就是海瑞了,海瑞当然是想要天朗气清,干干净净,那就只有高拱了。
隆庆年间最大的贪官就在眼前,但王崇古的地位坚如磐石,根本没有被抓到。
王崇古连连摆手说道:「臣没这么说,陛下说的,新郑公为人清廉,可不贪。」
「你继续说。」朱翊钧清楚,其实王崇古承认了,他就是在说高拱,但高拱自己持正守节,从不贪腐,所以也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隆庆年间,天下之主的大明皇帝都在神隐,高拱也算是尽力了。
「这个时候,就有了十五万两的借条,钱庄借钱也是有条件的,你不能说白白借钱,就是朝廷借钱也得有利钱吧,但是这个利钱,又不好做账。」王崇古低声说道:「拿不到利钱,总能拿点别的什么吧,这个时候,钱庄就说了,比如城门的那块地,是不是可以勾记一下?」
「这是勾地。」
「利钱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有利钱的拆借还好点,没有利钱的拆借,鬼知道拿什么换的!」
王崇古的语气里有一些怨言,显然是勾起了他当女干臣佞臣时候的痛苦的回忆。
现在的王崇古其实不愿意面对过去的自己,那时候的他是他,现在的他也是他,两种矛盾且又都是他的统一状态,让他如鲠在喉,只能用繁忙的工作,来抵消那种割裂感。
王崇古也曾经宽慰自己,那时候都贪,你不贪你就是异类,你什么都做不了!但这个理由却无法说服他自己,因为朝里有个海瑞,海瑞真的不贪不腐,所以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女干臣就是女干臣,如论如何掩饰,都解决不了女干臣的底色。
遮羞布终究是遮羞布。
王崇古最终慢慢说服自己接受了这个现状。
王崇古继续说道:「这个钱庄拿着这个有没有利钱都一样的欠条,开始兜售,降点价格卖掉,变现离场,反正已经勾地,地已经拿到了,而且还维护了和地方官的关系,足够了。」
「第二家钱庄动更低的成本拿到了这个欠条,这个时候,他就去寻衙门,这钱还不还?这个时候债主换了,衙门有可能不认,但第一家钱庄的东家,会出面做东,坐到一起,吃吃喝喝,这衙门就认了这个债主。」
「第二家钱庄如期拿到了一点点银子,再次把这个债务兜售出去套现离场,第三个债主出现了,打这里开始,衙门就不会还钱了。」
朱翊钧捉摸了一下说道:「诶,有趣啊,这不就等同于地方衙门在卖地吗?后面不还钱了,这谁接手这个欠条,谁就亏死了。」
「陛下,若是事情到这里,那就等同于卖了地,第三家钱庄遭了殃。」王崇古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接手的第三家钱庄有些着急,他以为自己以八万两银子买到了十五万的债务赚了钱,但衙门不认这么债务了,这就要赔大了。」
「这个时候,
第三家就要着急出售,亏是肯定不会亏的,但赚是想都不要想了,如此连续倒腾几次之后,这债务,衙门就更不认可了。」
「这个时候,关键的人来了,有人能让这笔债务兑现。」
「谁?这种说不定连地方官都换了的无头烂账,找谁?」朱翊钧眉头紧锁的说道。
「经纪买办出现了,把这个债务接手了,他之所以要接手,是因为他背后的人能让衙门借这笔债务,到底是谁,这里面说法就很大了,有很多种可能,让衙门认这笔债,大同府的府库,当初就是被这么一次次彻底掏空,甚至是负债累累。」王崇古终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
朱翊钧终于听明白了,王崇古讲的始终是,如何掏空大同府府库,一笔本来不用出现的债务,经过层层转卖后,最后落到了私人的口袋里。
「而且还找不到人。」朱翊钧听完了王崇古所说的内容,最终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多次转手的无头烂账,就是个天坑,一层又一层的债主,扑朔迷离,而最后接手的那个人,就在重重迷雾之后,府库被掏空,还无法追查案犯。
王崇古摇头说道:「对啊,贪腐在发生,就是找不到人,海总宪的办法面面俱到,唯一缺漏的就是这个地方了,借着债务贪腐,这种事,防不胜防,但其实要治,也很简单。」
「简单?」朱翊钧看着王崇古惊讶的问道,这种复杂性系统性的问题,王次辅居然说简单?!
「债权不得转让就是了。」王崇古平静的说道。
朱翊钧摇头说道:「但是实际债权人可以变啊。」
王崇古笑着说道:「陛下,这是银子,过一遍手都足以胆战心惊了,债权不得转让,目的是为了找到那个人,看看银子到底到了谁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