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威,东山半岛岛尖上的一个小城市,也是沿海大陆架的最东端。没什么出名的景点,也没什么出名的人物,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当年北洋海军最惨烈的甲午海战了。
十月底的天气已是深秋景象。白天温度尚可,但只要太阳一落,凛冽的秋风瞬间就能把余存的温度吹得一干二净。
不过,这点温度的变化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算什么。眼下正是华灯初上的时间,街头巷尾的一间间店铺里到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
沐茗扶了扶帽子,他没有像一般明星那样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就如往常的装扮一样。其实仅仅如此,已经足够了,毕竟他只是个导演,不是在前台天天曝光的明星。知道他的多,认识他的少。
而且话说回来,那种把自己包成粽子一样的掩盖方法,真把路人都当成游戏里的NPC?或者说,路人知不知道他/她是明星无所谓,只要不知道是哪个就行?所谓的洗澡来人先捂脸策略?
走了走,眼前出现一家灯光闪烁的KTV。沐茗抬头看着招牌,似乎想从记忆里找出来点什么。不过可惜,时间无情,七年的时光足以抹平很多记忆了。
“七年了啊……”
沐茗叹了口气,找了个不耽误行人的偏僻台阶坐下。七年前就是在这里,时间之主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给了他一个岔路口,从此他也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暗处坐了一会儿,沐茗有些疑惑的左右看了看。早在十几天前,他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在这一天要到这里来看一看。似乎,是某种仪式的结束一般。
可是,他在这也坐了有一会了,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仪式感之类的情绪。
是缺了什么吗?
沐茗开始在记忆的迷藏里搜寻七年前那个夜晚的记忆,这确实不太好找,毕竟四百多章,啊不是,毕竟七年多的时光。
尤其是,大脑这个器官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会自动屏蔽那些糟糕的记忆,而更多的留下美好的记忆。很显然,死亡在正常人类这个种族里不太可能会被分到“美好感受”那一栏里。
不过,终归是找到了:
“残存的印象里,昨天应该是自己诞生在这个世界第二十五年的纪念日。虽然过了二十岁以后沐茗就不太喜欢过生日了,但终究还是能以此为名,出去浪一晚上。
四五个朋友聚了一下,固定的打牌、吃饭、KTV之后,就准备收拾收拾回家睡觉了。结果刚一走出KTV的大门,就看到了一个站在马路中间,被车流淹没不知所措的小盆友。
聚会难免喝点酒,沐茗的酒量不是太好,两瓶啤酒下肚,已经有点发飘了。当时就热血上头,冲进了车流里,准备把小盆友给抱出来……”(节选自《再一次2010》第一章)
是了,自己当时是为了救一个小屁孩才“英年早逝”,然后开挂重生的。
那个小屁孩长什么样来着?
尼玛,这些小鬼头,站在那让他分都未必能记得住谁是谁,鬼才能知道长什么样子!
沐茗在KTV门口溜达了好一会,眼看着街上都没什么人了,也没见到哪个敢往车道上钻的熊孩子。
或许是这孩子今晚没出来,或许这孩子早就出事了,又或许——沐茗隐约记得那小孩也没有六七岁的样子——因为种种阴差阳错,这孩子压根就没出生?
咦,好可怕!
不过不管怎么说,沐茗心中确实畅快了起来,感觉自己似乎一下子偿还了一笔背了好久的债务一般。
“嗡……”
手机震动响起,沐茗接起电话,是沐妈妈打来的。
“你说说你,一年到头回来一趟,还跑出去这么半天干什么去了。你早点回来啊,不是明天就要走嘛,我给你收拾了点东西拿着。对了,你姥姥前两天腌的咸鸭蛋你要吗?还有啊……”
手机里的声音随着沐茗回家的步伐渐渐飘散在了风里,街道上安稳如初,没有人知道这里本应该有一场车祸,和一个丧生在车祸中的年轻人。
不过也无所谓,只是少了几天的谈资罢了。
想到这,沐茗背着身子举起胳膊摇晃了几下——权当是某种告别了。
从今日起,余下的每一天,都是新生。
·····················
过完生日,“重获新生”的沐茗并没有什么大彻大悟、重获新生的感悟,情绪波动大致也就相当于和某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告了个别。
而且,现实情况也没什么时间给他感慨的。“药神”的主要拍摄刚刚结束,他立马就得飞一趟新西兰——为了《流浪地球》的特效。
通常来讲,我们平时所说的特效大多指的都是后期制作的视效部分,也就是屏幕上展现出来的光影声色。而在电影行业,尤其是像《流浪地球》这样的重工业电影里,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特效组成:风、雪、爆破、落石的物理特效,和威亚有关的动作设计,UI界面的模型,各种样式的道具……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国内和好莱坞的差距已经不是一星半点能够形容了的了。举个例子,好莱坞在拍摄角色操控各种屏幕的时候,是有专门的UI特效组的。但是国内压根就没拍过这类似的剧情,剧组拍摄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东西,怎么办?
土办法。为了能在角色的头盔玻璃上显示出反射的画面,剧组专门买了几十个二手电脑,把各种需求的界面做成PPT,然后由专人负责一个一个的切换。
就像中影最开始想请好莱坞大导来执导一样,沐茗他们最开始也是想找好莱坞的大牌特效公司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工业光魔。
结果人家一问这边的预算,直接摇头表示做不了。按照市价,10秒的特效镜头大概在16万美金左右。哪怕电影只有一半的时间用到特效,也得五千万的成本。
这电影到目前为止,中影、水木影视、京西文化三家各拿了一亿,沐茗自己又拿了五千万,再加上郭凡以及其余的一些小额投资,总共也就四亿左右。
拿全部的投资弄一个半成品,还连特效都没有,这显然是属于扯淡一般的行为。所以,沐茗、郭凡这几个主创人员商谈了一下之后,还是选择了国内的几家特效公司,比如中影的特效组、水木的数字领域、More、橙视觉等等。
但是,有些东西自己能做得出来,有些东西却是实在做不出来的,比如说作战队员的机械金属外骨骼。所以几经考量之后,他们找了好莱坞另一家特效巨头——维塔数码。
而维塔数码的总部,就在新西兰。()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