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得意的苏定方愣住了。
要是别人说侯君集如何如何,老苏可能还要提意见。话从关志义这种被神话了的家伙嘴里出来,没有几个人能理直气壮反驳。想想自己刚笑话,那个死皮赖脸要师傅收留他的家伙,这边儿就被教训,自己的功劳在人家面前不值得提。
灭国之功,在苏定方看来是很大的。
他不会知道,大唐把周围不听话的那些政权全部都给打到心服口服。不服气的要么灭国了,要么换领导人了。
但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帅才,他立马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是他说道:“三郎,某可是你师叔,你可得帮某想个办法。这侯君集本来就是心胸狭窄,趋炎附势的小人。当初,他让陛下出面,恩师才指点他一番。不成想那小子怀疑师傅没有把本事都交给他,直接告到了皇上那里。你说,要是他立了大功,他还不在某面前显摆一番呀!”
关志义说道:“定方,不是某不帮你,是不能帮!”
“为什么?”阿史那若华一直安静待在那里,听着关志义两人不停的废话。可是关志义说不能帮苏定方,她立马出声了。
倒不是她多爱苏定方,而是在她心里,关志义和苏定方关系很好。朋友之间帮忙是应该的,为何关志义会是不能帮呢?这不仅是她好奇,就连老苏也好是一样的想知道。
苏定方没有开口,可是他用动作表示了他关心这个问题。
看着妇唱夫随的苏定方两口子,关志义说道:“定方,说来话长。你这辈子可能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苏定方激动的问道:“为何?是某本事不够,还是……”
关志义打断他的话,说道:“就算你是天上的武曲星君下凡,在这大唐你也就这样了。不为别的,就因为你的师傅是李靖。”
“啊!”阿史那若华惊呼道。
谁能想到,李靖会成为徒弟的阻碍。这让阿史那若华这个自以为精通儒学的草原公主都感到惊讶,何况土生土长的苏定方呢?
不用苏定方问话,关志义就解释道:“据说,李靖大帅在大唐建立之前,很有希望称帝。虽然他为大唐奔波一生,可是他确实有功高盖主的嫌疑了。你说作为他的徒弟,你一个劲儿的抢功劳,是不是嫌你和李将军活得太滋润了?”
这不是关志义瞎猜,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滴。
李靖去世是在xx年,而从吐谷浑被灭之后,他就闭门谢客了。
他的徒弟李世绩也一直没有什么战功记载,直到李世民临死之时才把李治托付给了他。也就是说李世绩都因为李靖的愿意,常年镇守边关,苏定方更是在李治上台后才有机会出头。
要说不是李世民担心,侯君集和张亮这些家伙,能爬得那么高。
当然,若不是李世民这么干,侯君集和张亮可能就不谋反了。
那些野史上都说李世民的皇位是李靖让滴。
倒不是说李靖直接把皇位让给李世民,而是说李渊为首的李家可能并不是那些世家第一个愿意臣服的对象。反倒是在隋朝声名不低的李靖希望更大一些。
苏定方说道:“三郎,你听谁胡说的。”
按理说老苏同学也算大唐的常青树,可是他那点儿政治觉悟,根本就不够看。
也许是这个年代多数人都抱有这种看法,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却忘了一点,那就是伴君如伴虎。老虎的性情不是长期接触就能摸透的,更不用说比虎更为善变的人类了。
李世民这个家伙征战四方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想到要当皇帝什么滴。可是等大唐建立后,李渊的儿子中就他们三兄弟能够当上太子,这不就让他有些蠢蠢欲动了么?皇帝当了一段时间,就有些担心臣子是否会有想法。这才有了压制李靖,疏远武将的做法。
这不是苏定方能知道滴,就算关志义也只是凭自己的猜测。
关志义被老苏一反问,也有点儿不自信了。他问道:“难道李将军当年没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苏定方笑道:“李将军有没有机会当皇帝某不知道。可是这大唐还有一个是当过皇帝的,那就是程咬金。”
程咬金称过帝,却没有被认可。
瓦岗寨那点儿势力,真还不被大家看在眼里。想当初十八路反王,他瓦岗寨只算其中之一。后来等老程接手的时候,已经日暮西山了。
关志义猛然想起,程咬金那货也是当过皇帝滴,怎么没见李世民对他猜疑呢?
为何李靖却……
仔细回味一下唐朝的那些事儿,难道李靖根本就是自己杞人忧天。
李靖出兵,一次是萧瑀举报他御下不严,他自己担心功高震主,引咎辞职。一次是高甑生诬告他谋反,这次李世民没有说什么。大概李靖以为李世民是要敲打他,立刻辞职然后闭门谢客。
可是说李世民一点儿也没有压制李靖的意思,关志义又不太相信。
毕竟吐谷浑过后,多次征伐都没有派苏定方等人出去。若不是李世民心里有想法,绝不会让突厥降将威风八面。
关志义于是说道:“定方,不管陛下怎么想,你认为李将军会去争功劳么?不说他已经年近古稀,就是他立的那些功勋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不说担心陛下猜疑,至少要给其他武将一点儿出路不是!你呀!想要建功立业是不错滴,可是现在时辰未到啊!”
苏定方问道:“难道某就只能看侯君集那小人的嘴脸,而且某也是为出征的士兵着想。”
谈到出征的士兵,关志义就有些担心了。
新世纪他去过青藏高原,差点儿旅游就变成了地府直通车了。高原反应不是想象那么简单,而且因为个人的原因,即使平时身体看起来不错,可是到了哪儿就不见得能抗下来。
这大唐的士兵营养肯定是跟不上滴,身体素质就难说了。
也许能够缓慢适应,也许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个事儿关志义也很担心,却一时想不到办法。
这还是在吐谷浑这个地方,要是跟哪位干部起了纷争,到拉萨去那才是要命啊!
猛然,关志义想到一个前世的报道,似乎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此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