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零三小说 > 炉石之末日降临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易经》

第四百一十七章 《易经》

    第四百一十七章 《易经》 (第1/1页)

    风清如跟着石长老走了,跟她一起走的还有二十多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是风清如救活的鹿城难民,即使明知此行危机重重,还是义无反顾地跟了过去。

    这些志愿者的实力一般,根本保护不了身为史诗英雄的风清如,他们跟着去就是为了坚定风清如改变命运的决心。因为按照仙剑剧情,在前往苗疆的途中,白苗将军盖罗娇会前来伏击石长老。被逼入绝境的石长老发动赤血毒自爆,把黑苗白苗的喽啰全灭了。

    因此,风清如若是不能阻止石长老自爆,这些志愿者全都会死。风清如是个慢性子,没人逼她,她就随波逐流。但她又是个心软的人,为了保护这些甘愿为自己赴死的志愿者,就会逼自己发掘出全部潜能。

    当初救治难民前,风清如的实力也并不顶尖,但就是因为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她成了继项宁轩和沈瑞之后第三个进阶史诗的英雄。

    ————

    与亡灵天灾对峙的前线波澜不惊,双方都在拼命爆兵攀科技,也就日常小规模战斗。白天人类远程轰炸,夜晚亡灵偷袭骚扰。

    一开始人类新兵还不习惯,但一段时间以后就习以为常了。亡灵天灾也就那样,虽然长得狰狞可怖了一点,但一样可以被杀死。而且,亡灵天灾除了少数高层,其他大多蠢笨不堪,个体实力也不怎么样。只要克服恐惧,大多数人类士兵都能单挑吊打亡灵。

    组织上,项宁轩和楚雄天将所属军队划分为5个主力师,分别是红叶师,由项宁轩直辖;江城师,师长是沈瑞;越北师,师长是楚江月;魔南师,师长是冉修戟;魔西师,师长是沈涛。其中越北和魔南两个师刚刚组建,还在集训中,没有投入战斗。部署在亡灵天灾前线的是另外三个师。

    此外,第二轮征召的异族部队也已经到位,累计有一万五千多人,里面既有强悍的半兽人军队,也有羸弱的狗头人、孢子人军队,实力参差不齐。

    工农业以及科研也在有条不紊地发展。

    这种情况下,项宁轩自然闲了下来。他决定趁此机会多读读书,充实一下自己。

    他读的不是一般的书,而是那本神奇的《易经》。郁青峰这样的科学家,读了《易经》居然能想出以八卦为基础开发芯片这种奇葩诡异的方案。项宁轩自然也想看看这本《易经》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

    《易经》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当然,在周文王之前,应该也有早期版本的易经,只是已经难以考证了。

    在先秦时代,国家大事通常需要通过占卜来决定,而《易经》就对各种卦象进行解释。总之,遇事不决问《易经》。

    那时《易经》的地位非常高,只有位于金字塔顶的统治阶级才能学习里面的知识。

    因此,姬氏把这本《易经》当作最重要的传家宝。从姬氏手中夺来,又由李氏家主献上的这本古老的竹简,据说有两三千年历史。

    而在末日之后,原本古旧破损的竹简突然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一扫原本破旧的样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它那温润如玉的竹简根本看不出任何岁月的痕迹。

    书还没有翻开了,仅凭手感就给人一种洞悉命运般的感觉。

    项宁轩迫不及待地将书打开,看了起来。

    “????”尽管一个字都看不懂,项宁轩居然神奇地明白了书中第一条的内容——乾:元亨利贞。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明明竹简上的文字是古代不知什么文,但项宁轩就是能看得懂。

    不仅如此,若是集中精神于某一个字,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居然清清楚楚地印在项宁轩脑海中。

    若是要详细体会,仅仅是元亨利贞几个字估计都要研究好几个小时。项宁轩可没工夫磨蹭,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看去。

    “潜龙在渊”

    “见龙在田”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群龙无首”

    这第一卦居然有这么多与龙相关的词,令项宁轩不由地感兴趣起来。而且,仅仅读了这么一段,他就有一点朦朦胧胧的感觉,若是能够悟通这一段,对自己将有极大的帮助。

    先通读了一遍,项宁轩又仔仔细细品味第一段乾卦。

    乾卦只有区区几十个字,项宁轩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了一遍,居然有头晕目眩的感觉。回过神来,他才发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小时,自己的灵魂能量几乎耗尽了!

    要知道项宁轩现在有65点灵魂能量,就算经历一场激战也很少会耗空,没想到,这会儿读读书就把灵魂能量耗尽。

    同时,项宁轩也能感觉到这卷竹简上的能量流逝了不少。若是失去能量,那这卷《易经》还不如地摊书呢,至少地摊书上的文字能看得懂。怪不得姬氏要把它藏起来,轻易不给别人看。

    没有灵魂能量,项宁轩再看竹简上的文字时,就发现真的一个字都看不懂了。

    怎么办?难道要闭关全身心参悟?

    达摩闭关面壁是因为他历经千山万水,大量的信息存在他脑海,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整理这些信息。

    但《易经》这一段乾卦就这么几十个字,衍生的含义信息量不多。项宁轩才二十多岁,生活阅历也不够,要是傻乎乎地去面壁,只会面成傻逼。

    自己不会,可以找会的人来教嘛!人类之所以能创造出文明,就是因为知识的传承与积累。牛顿不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嘛。

    项宁轩一拍桌子,找来精通易经的历史学教授严富修和茅山道士姜钺广给自己上课。

    结果,课没上成,严富修和姜钺广却差点打了起来。因为他们一个以学术的观念来理解《易经》,一个是以道家的理念来理解《易经》,解读出来的答案大相径庭,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但是,项宁轩却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全区范围内征集对《易经》有研究的人,让他们坐在一起辩论。

    三天后,共召来了八位专家。项宁轩拿着竹简坐在主位上,一边听人辩论,一边用灵魂能量对照着竹简上流淌的能量纹路细细体会。

    每个人看《易经》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八位专家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能够讲出不少道理。听他们互相印证讨论下来,项宁轩渐渐有了自己的体悟。

    阅读网址: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